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偈一

偈一

běn fēi shù
míng jìng fēi tái
běn lái
chǔ rǎn chén āi
诗人介绍
惠能

惠能

收录作品:2首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查看更多 >>
古诗简介
古诗简介
菩提树,在古代印度叫毕婆罗树,又名七叶树,是印度一种极普通的树木,普通得犹如中国的杨、柳、桐、槐。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在结束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之后,就在这样一棵普通的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便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蔽的毕婆罗树,称之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

再看这两个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字面意思是: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字面意思是如作品译文所述。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从这个意义上说,惠能的参悟自然高出神秀许多。神秀仍然停留在内,而惠能却早已走出了自我,来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山川草木,河流花林,皆有佛性。菩提不菩提,明镜不明镜,不在于树,不在于台,而在于自身有没有一颗菩提或明镜之心。若菩提明镜之心在,岂不树树皆菩提、台台皆明镜!反过来说,若无菩提和明镜之心,无论坐于何种树下,何种台前,也是徒劳的。

所以,守住心灵比什么都重要。

惠能其他诗词
唐代诗词
推荐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