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

送杨少尹序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

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

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

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

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

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

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

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

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

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

车几辆,马几匹,

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

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

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

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

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

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

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

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

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

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

其在斯人欤?

诗人介绍
韩愈

韩愈韩愈    hán yù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更多
韩愈其他诗词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