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齐召南
诗人介绍
齐召南

齐召南   qí zhào nán

(1703—1768)浙江天台人,字次风,号琼台、息园。雍正七年副贡,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授检讨。与修《续文献通考》、《大清一统志》等书,累擢至礼部侍郎。旋以坠马伤病乞归。后以族人齐周华事株连被捕,夺职放归而卒。生平学术根底经史,尤精于史学,尝谓郦道元《水经注》明于西北而暗于东南,因撰《水道提纲》,另有《历代帝王年表》、《史汉功臣侯第考》、《后汉公卿表》、《宝纶堂文钞》、《赐砚堂诗》等。
本    名
齐召南
字    号
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
所处时代
清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浙江天台
出生时间
1703年
去世时间
1768年
主要作品
《金鳌山集》《除夕前一夜斋宿起居注馆燃烛校书有述》《山阴·镜中看竹树》《金鳌山集·鳌山临水一青螺》《新昌道中·赤城犹在碧峰南》等
主要成就
参修《大清一统志》;编撰《水道提纲》
诗人诗词
人物生平
从政经历
水道提纲
其他著作
个人列传
生平
人物生平

齐召南(1703—1768)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清朝官吏。齐氏的史学著作很多,大略有《史 记功臣侯年表考证》5卷、《汉书考证》120卷、《历代帝王年表》13卷、《水道提纲》28卷 、《温州府志》36卷、《天台山志要》12卷及《外藩书》若干卷。时人誉其“于学无不博, 自天文律历,以至山川疆域,险阻要隘,了若指掌”(《台州府志》卷一0三 《齐召南传》引墓表语)。

从政经历

幼而颖敏,乡里称神童。雍正十一年,命举博学鸿词,召南以副榜贡生被荐。乾隆元年,廷试二等,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八年,御试翰詹各官,擢中允,迁侍读。九年,以父丧去官。时方校刻经史,召南分撰礼记、汉书考证,命即家撰进。服除,起原官。十二年,迁侍读学士。十三年,复试翰詹各官,以召南列首,擢内阁学士,命上书房行走。迁礼部侍郎。上於宁古塔得古镜,问召南,召南辨其款识,具陈原委。上顾左右曰:“是不愧博学鸿词矣!”上西苑射,发十九矢皆中的,顾尚书蒋溥及召南曰:“不可无诗!”召南进诗,上和以赐。十四年夏,召南散直堕马,触大石,颅几裂。上闻,遣蒙古医就视,赐以药。语皇子宏适:“汝师傅病如何?当频使存问!”幸木兰,使赐鹿脯十五束。及冬,入谢,上慰劳,召南因乞归,固请乃许。及行,赐纱、葛各二端。上南巡,屡迎驾,辄问病状,出御制诗命和。上尝询天台、雁宕两山景物,召南对未尝游览。上问:“名胜在乡里间,何以不往?”召南对:“山峻溪深,臣有老母,怵古人登高临深之诫,是以未敢往。”上深嘉之。既而,以族人周华为书讪上,逮诣京师,吏议坐隐匿,当流,籍其家,上命夺职放归,还其产十三四。召南归,遂卒。

水道提纲

召南易直子谅,文辞渰雅。著水道提纲,具详源委脉络;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有称“清代水经”的《水道提纲》著作,共28卷。包括全部国土,海,盛京诸水,京畿诸水,运河及山东诸水,黄河及青海、甘肃不入河诸水,入河巨川,淮河及入淮巨川,南运河,长江,入江巨川,江南运河及太湖入海港浦,浙江、浙东入海诸水,闽江及西南至广东潮州府水,粤江(珠江流域)及西南至合浦入海诸水,云南诸水,西藏诸水,漠北河尔泰山以南诸水,黑龙江,入黑龙江巨川,海自黑龙江口以南诸水及朝鲜国诸水,塞北各蒙古诸水,西域诸水。系统、正确地记述了18世纪中叶中国范围内水道的源流分合。《水道提纲》中,从东北的鄂霍次克海往南,渤海、东海直到南海,沿岸的城镇、关隘、河流入海口、岛屿等都有叙述,第一次把中国18世纪的海岸线清晰地勾画了出来。古时有关水道的著 作,唯有《水经》,晋之郭璞所注不传于世,所传者唯有郦道元注本,因郦为北魏人,故所注详于北而略于南 ,降至明清,水道多已变迁,虽黄宗羲著过《今水经》,但仅一卷,太是简略,是故召南入 翰林预修《大清一统志》时,利用便利条件,挤时抽暇,朝耘暮耕,终成是书。《四库提要 》称:“是编首以海,次为盛京至京东诸水,次为直沽所汇诸水,次为北运河,次为河及入 河诸水,次为淮及入淮诸水,次为江及入江诸水,次为江南运河及太湖入海港浦,次为东北 海、朝鲜诸水,次塞北漠南诸水,而终以西域诸水。大抵通津所注,往往袤延数千里,不可 限以疆域,召南所叙,不以郡邑为分,惟以巨川为纲,而所以会众流为目,故曰提纲。其源 流分合,方隅曲折,则统以今日水道为主,不屑屑附会于古义,而沿革同异,亦即互见于其 间。”又云:“故所叙录,颇为详核,与《水经注》之模山范水,其命意固殊矣。然非召南 生逢圣代,当敷天砥属之时,亦不能于数万里外闻古人之所未闻,言之如指掌也。”后面一 段话虽系四库馆臣对乾隆的歌功颂德之词,但召南得当时之利,却是实情。

其他著作

历代帝王年表,举诸史纲要:并行於世。召南工书法。尝临兰亭帖,即序中去其复字,仿千文体成三言诗十七章。客有以阁帖三百字求跋者,即因其字集成五律十二首,其敏捷如此。著有《汉书考证》。《书林纪事、清代碑传文通检》

个人列传

幼有神童之目。十六补诸生,二十二,选拔贡成均。雍正七年,己酉科乡试中副车。十一年,诏复词科之制,总督学使以博学鸿词荐。乾隆元年,召试于保和殿,钦定二等第八名,改翰林院庶吉士,充《大清一统志》纂修官,授检讨。四年,充武英殿校勘经史官,又充明鉴纲目馆纂修官。累迁右春访右中允,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学士,充《大清会典》,《续文献通考》纂修官,主顺天乡试,充会试同考官,擢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旋充续文献通考馆副总裁,特旨勘定通礼。十四年四月,充册封婉嫔副使。二十九日,自圆明园直上书房,归澄怀园,甫及门,马惊堕,触大石,负重伤几殆,上为动容,赐药,遣中官就寓探问,传蒙古医疗治。既乞归,高宗南巡,数召对,赏赉频多。主敷文书院,上幸书院,制诗索和。三十二年,因族子周华党吕留良遣戍归,刻其书呈于巡抚熊学鹏,并列召南十罪。学鹏上其书于朝。谳定,磔周华,其近族弟侄子孙论大辟者凡十人,召南逮至京,法司当召南徇隐之罪,而尽籍其产,后予革取,还其产之十三,旋卒。年六十六。先生所著述,其在史局,则《一统志》中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云南,其所编辑。其外藩属国向无底本,召南创稿新撰也。《明史纲目前纪》二卷,神、光、惠三朝,召南所辑也。其分撰经史考证,经则《尚书》、《礼记》、《春秋》三传,史则《史记功臣侯表》五卷,《汉书》百卷,《后汉书?郡国志》五卷。《隋书?律历夭文》三卷,《旧唐书?律历天文》二卷。尝言:“郦氏之注《水经》,明于西北,而暗于东南,且域外之水道未详。”因撰《水道提纲》三十卷,大而河海,小而溪涧,溯源穷委,一览可悉。又有《史汉功臣侯第考》一卷,《历代帝王表》十三卷,《后汉公卿表》一卷,《宋史目录》等,皆藏于家。

生平

幼有神童之称,精于舆地之学,又善书法。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乡试中副车,雍正十一年(1733年),举博学鸿词,以副榜贡生被荐。乾隆元年(1736年),召试于保和殿,钦定二等第八名,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次年参修《大清一统志》。乾隆六年(1741年),撰《外藩书》。乾隆十二年(1747年),充《续文献通考》副总裁。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最重要的作品《水道提纲》28卷。另著有《宝纶堂集古录》、《宝纶堂文钞诗钞》、《齐太史移居集》、《琼台集》、《历代帝王年表》、《后汉公卿表》等。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