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孙奭
诗人介绍
孙奭

孙奭   sūn shì

(962—1033)博州博平人,徙居郓州须城,字宗古。太宗端拱二年“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历国子监直讲、工部郎中,擢龙图阁待制,力谏真宗迎天书、祀汾阴事,出知密、兖等州。仁宗时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再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乐记图》、《五服制度》等。
本    名
孙奭
别    称
孙宣公
字    号
字宗谷
所处时代
宋代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博州博平
出生时间
962年
去世时间
1033年
主要作品
《送张无梦归天台》
诗人诗词
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
人物著作
人物介绍

孙奭(读音:sūn shì,962—1033年)字宗古,北宋学者、教育家,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博平镇),后徙居须城(今山东东平)。孙奭在长期从事教学和参政的同时,还认真选录了五经中的治政之言,辑成《经典徽言》50卷,另撰《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等。参与校定《庄子》、《尔雅》释文,考正《尚书》、《论语》、《孝经》、《尔雅》谬误及律音义。同时也是十三经注疏之《孟子注疏》(赵岐注、宋孙奭疏 14卷〔阮元校刻本〕 )疏的完成者,可堪是中华古代经学的功勋人物之一。真宗时,升任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後又升工部郎中、龙图阁侍制。孙奭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取悦於人。大中祥符初,有人称:在左丞天门得天书。真宗想亲自去迎天书,问宰相王旦,王旦说:“天贶符命,实盛德之应。”问孙奭,孙奭说:“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不听,迎天书,布告天下。这年,天书又降泰山,真宗要亲受符命,去泰山封禅。左谏议大夫参加政事王钦若、枢密直学士丁谓,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杜镐等人左右符合。四年,真宗轻信人言,发起“祀汾阴”活动。这时天大旱,京师附近郡县粮食昂贵,孙奭上书进谏,指出:现在国家土木工程累年不息,水旱灾害使民日不聊生。皇帝不顾社稷安危,劳民伤财,执意要远离京师,祭礼汾阴,只不过是效汉武帝、唐明皇巡幸名地,刻石颂功,扬名後世,图个虚名而已。真宗不听,孙奭以父亲年老为由请求归田,以示抗争。真宗不准,使知密州,两年後,任左谏大夫。天禧中,朱能献乾佑天书,孙奭不顾个人安危,再次上书进谏:朱能是一个奸险小人,陛下竟崇信他的话,“屈至尊以迎拜”,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无不为此而痛心疾首。汉代有个文成将军,他先将书让牛吞进腹中。然後就说牛腹中有奇书,杀牛果然有书,大家信以为真,独天子不信,他认出书是文成将军的手迹。於是杀文成将军,以正流言。今朱能的所作所为和文成将军一模一样。後来,真宗让吏部尚书敏中向大臣征求对时政的看法,奭以纳谏、恕直、轻徭、薄敛四事上疏。帝多采纳。施行之。仁宗即位,召为翰林侍读学士。每讲到历史上乱政亡国之君臣时,孙奭都反复讽喻规劝。仁宗有时心不在书上,孙奭就停止讲读,恭敬地等候著,皇帝囬过神儿来就表示歉意。孙奭书《无逸图》献给皇帝,皇帝放在讲读阁,牢记臣的规劝。仁宗朝,先後任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最後,以太子太傅致仕。孙奭对儒家经典很有研究。依据五经,著施政书籍五十卷。还撰写了《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等书。曾奉旨与刑昺、杜镐校定《诸经正义》、《庄子》、《尔雅》释文;考证《尚书》、《论语》、《孝经》、《尔雅》谬误。孙奭一生著作很多,为儒林所敬慕。

人物生平

孙奭从小就和家乡的少年朋友拜同郡学者王彻为老师,学习钻研五经。他聪明好学,学业成绩特别好。老师王彻故去后,原来跟随王彻求学的数百名学生也都拜他为师,求教他解答疑难。他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给予详细满意的回答。由于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在他年纪长成后,便在家乡开办起私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宋太宗时,参加了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以《九经》及第,授予他莒县主簿。后又升为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当时,宋太宗还亲自到国子监听他讲《书经》,并对孙奭的讲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嘉奖。宋真宗即位后,委任他为各王府的教师,同时兼职于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后累迁工部郎中、龙图阁侍制、翰林侍讲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少傅等。孙奭知识渊博,生性方直,守道自处,据事理,陈己见,远见卓识,教学有方,深得皇上的器重。后来因为年老,他曾多次要求辞官回乡,都未被批准。经他再三请求,皇上只好委以他太子少傅的官职,辞职回到家乡,不久因病故去。孙奭在世70多年,在宋王朝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作官达40年左右,先后经历了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但他一生所从事的主要事业是教育工作。在还没有走入仕途前,即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当他以《九经》及第,被任命为莒县主簿后,还没有上任,他就向宋太宗递上报告,要求到国子监作教师。于是他被委任为国子监直讲。宋真宗时,他又被派任皇族中各王府的教师,同时兼任国子监的工作。宋仁宗时,孙奭又被委任为宫廷教师,直到他临去世的前一年,还在宫廷里孜孜不倦地讲学。孙奭在讲述经义时,总是把经典历史同当时宋王朝治国安民的实际结合起来。谏喻宋王朝的各级统治者,以前代的“乱君亡国”为鉴戒,体恤人民的疾苦,以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大中祥符初(1008年),皇上将迎“天书”,孙奭直言上谏,“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明确反对天有意志之说。因为他长期担任教学工作,宋王朝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不少官员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孙奭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人物著作

宋真宗大搞迷信,宣扬“天书”,群臣阿附,唯孙直言:“我只听孔子说过‘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对真宗的到处拜山祀神,他也是每每切谏。他给仁宗讲课时,“每讲论至前世乱君亡国”时,总是“反覆规讽”。他的经学著述甚多,其代表作是《经典微言》50卷,这是他从《五经》蒐集的“切于治道”的精华。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