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汪克宽
诗人介绍
汪克宽

汪克宽   wāng kè kuān

(1304—1372)元明间徽州府祁门人,字德辅,一字仲裕。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举人。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教授于宣城、歙县间,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学者称环谷先生。明洪武初,聘修《元史》,辞归后,结庐石门山。有《春秋经传附录纂疏》、《程朱易传义音考》、《诗集传音义会通》、《礼经补逸》、《环谷集》。
本    名
汪克宽
所处时代
元代
出生地
祁门县城
主要作品
《题李营丘画骊山老姥赐李密火星剑图》《题道士张湛然弹琴诗卷》《秋后雨·楚东五月天无云》《秋后雨》
诗人诗词
简介
著作
所存著作
诗词
注释
简介

汪克宽,(公元一三o一年至一三六九年)字德辅,(一作仲裕,亦作德一)别号环谷,南乡桃墅(今属塔坊)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五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年六十九岁。自幼资质聪颖,6岁时即读书成诵,日记数百言,10岁读《四书》便能自定标点,体会书中精义。(续疑年录据明史本传作生于元大德八年,卒于明洪武五年,年岁同。此从补疑年录据元诗选小传)十岁,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后问业于吴仲迁,学益笃。泰定三年,(公元一三二六年)中乡试。会试以答策切直见黜。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教授宣歙间。学者称环谷先生。洪武初,(公元一三六八年)徵修元史。书成,将授官,以老疾辞归。克宽著有环谷集八卷,经礼补逸九卷,(均《四库总目》)又有程朱易传义音考、诗集传音义会通,并传于世。

“天才”

元延礻右4年(1317),乡里传阅乡试题目,13岁的汪克宽一见,挥笔成篇,乡人惊呼“天才”。后到浮梁县随名师吴仲迂学于州学,因悟性好,学业大进。泰定3年(1326)考中举人,次年春晋京参加会试,因“答策伉直”与主考官见解不合,论时事又受到当权者讳忌,而落榜归乡。汪克宽在做学问方面坚持己见,不轻易认同现成的定论,这也决定了他难入仕途。他深感“道不行于当时矣”,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用来研究理学,开馆讲授,著述理义。在宣州、歙州讲学时,从学者甚众。

专心研究经学

1327年参加进士考试时,论点同主考官不吻合而落榜,从此放弃应试求仕之念,专心研究经学,并在宣州和徽州一带讲学,投入他门下求学的人很多。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洪武二年,以宋濂、王祎为总裁、汪克宽等十六人为纂修, 开史局于南京天界寺,进行编写。从洪武二年二月到八月,用一百八十八天的时间,修成顺帝以前各朝的历史,共一百五十九卷。接着,明朝政府派欧阳佑持等十二人到全国各地征集顺帝一朝的资料。洪武三年二月重开史局,仍由宋濂、王祎任总裁,但纂修人员作了大幅度的调整, 这一次纂修共十五人,只有赵埙曾参与第一次工作,其余都是新人。八月书成,共五十三卷,历时一百四十三天。前后两次修成的文稿经过统一加工,共二百一十卷,内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两次开局共历时三百三十一天。

声名远播京师

汪克宽博学多才,声名远播京师,1369年,在朝廷的一再诏请和礼聘下,以68岁高龄应聘入都,协助宋濂编修《元史》。入明,洪武初聘修《元史》,书成将授官,以年老有疾辞归。著《环谷集》 、《诗集传音义会通》、《程朱易传义音考》及《春秋经传附录纂疏》等书。是编采《仪礼》、《周礼》、《大戴礼》、《小戴礼》、《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及诸经之文凡有涉及礼者,以吉、凶、军、宾、熹五礼统之。凡吉礼为目六十八;凶礼为目五十七;军礼为目二十五;宾礼为目十三;熹礼为目二十一,而终于《礼经附说》。 《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克宽究心道学,于家度数非所深求,于著书体例,亦不甚讲”。所录每条必标出典,一类之中逐条排列,文相属而语不属,故不免有参差无绪之嫌。又因此书实考典文,非考故事,遂多引春秋之际失礼之事,杂列于古礼制之中,如祠礼,引昭公十五年有事于武宫;尝礼之桓公十四年王申御廪灾、乙亥尝;□礼之桓公八年正月五日再燕;大阅礼之桓公六年秋八月大阅;朝礼,春秋之书朝三十六;遇礼,隐公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等等均是,并系以论说,纠正其谬。也有不加论说者,如拾尝礼之文公二年断值公;□礼之襄公二十八年楚人使公亲□等等即是也。书中对前儒之说也有所驳难,但驳难中亦不免有失考无据之言。虽然全书体例比较特殊,但仍属研究《仪礼》一类著作,并且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研究古代礼制。作者这种按类系目,以目列事的方法,虽与传统的研究三礼的方法不同,但却简捷明快,可称古礼之类书。不足之处在于每目条列诸事间无次序,选取材料亦多有可商榷之处。此书明程敏政《篁墩集》作《经礼补逸》 ,并称其“尤号精确,乃百计购得之”云云;《四库全书总目》亦作《经礼补逸》,知其以两名行世。有明刻本,刊刻者为克宽元孙,今藏北京图书馆,另有《四库全书》本及《通志堂经解》本等传世.。

授官职

修史工作结束后,朝廷将授官职,汪克宽以年老多病为理由辞而不受,于是赐白金等物,用官车送归家乡。汪克宽一生留下的著作较多,今存《环谷集》、《易经程朱传义音考》等11种。汪克宽治学以严谨恭行著称,后学程敏政评为:"六经皆有说,而春秋独盛;平生皆可师,而出处尤正。其道足以觉人,其功足以卫圣。"堪称一代"理学名贤"。汪克宽在文学方面也有相当造诣,他的文章温厚明达,颇有大家风范;诗歌则以"造语新警"闻名,接近李贺和温庭筠的风格。汪克宽回归乡里后,建“书舟可楼”,广藏经史,潜心讲道著述,淡泊自乐。汪克宽病逝后,葬于县东盛村。
著作

汪克宽勤于著述,著有《经礼补逸》、《易经程朱传义音考》、 《诗经集传音义会通》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春秋作义要诀》、 《通鉴纲目凡例考异》 、《春秋诸传提要》、《周礼类要》、《六书本义》、《左传分纪》、 《环谷集》 共11种。汪克宽以非凡毅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力,将一些宝贵的古经书籍重新考订整理,分析研究。其治学精髓,在于阐发程朱理学“正心诚意”、“克已修身”以躬践存省为本的精神,当时的大学士程敏政对汪克宽有这样的评价:“六经皆有说,而春秋独盛;平生皆可师,而出处尤正。其道足以觉人,其功足以卫圣。”

楷书手迹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有汪克宽的一幅楷书手迹,系汪克宽为婺源名医汪哲所书的小传。纸本,纵24.8厘米、横56.2厘米。该卷手迹结构精谨,气韵朴厚,卓然有大家风范。

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而在新安(后称徽州)的传播和影响尤深,世称“新安理学”。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歙县篁墩(今属屯溪),故其为“程朱阙里”。 新安理学的主要著作,有解释程朱理学命题的《性理字训讲义》、《太极图书》、《近思录注》,阐发程朱学术思想的《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成》、《六典撮要》等。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新安理学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是汪克宽的理学名作,凡30卷。他取孔子手笔之《春秋》 ,博考诸说之异同,研讨众说,荟萃成书。明大学士程敏政称赞他“六经皆有说,而春秋独盛,平生皆可师,而出处尢正。其道足以觉人,其功足以卫圣”。 《新安学系录》理学著作,明程瞳撰。休养宁县人。此书程颢、程颐起,至明弘治年间止,共记录了112位新安理学家的事迹和主要学术观点,是对新安理学家进行系统介绍的第一部专著。

《元史》

汪克宽字德辅。安徽祁门人。生在元朝,是一位道学家。据说从朱熹以后,一传、再传,三传,那道统就传到他的手里。是世袭儒家传统的学者。明初,朱元璋曾经把他请到南京来编辑《元史》。他有,艮多作品,大抵都是有关经学方面的。这张画像附在他所著的《经礼补逸》前面。是弘治六年(一四九三)新安程敏政所刻的。程敏政是汪克宽的同乡,刻过不少书,而且刻的都极精。徽州在明代成为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程敏政有过不少贡献。这张画像也刻得极精。人物的精神面貌表现得异常突出。和苏东坡相比,这显然就是一位老学究,难怪程敏政说他“遗像凛然,百世起敬”了。这张画像是个半身。可以代表明代传统人物面的一般作风。安徽程氏刻了很多家谱,那中间的人物画像,就和这张的风格没有什么差别。它的特点是极细致地勾勒了人物的面貌特征,是写实派的标准作风,一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留真”的艺人笔下看到这种风格的作品。一个清癯、拘谨、严肃的老儒,活生生地坐在读者面前。这是新安派初期的作品。使用刻刀的技巧,已经相当纯熟了。同是白描,但线条却较粗。刀法是奔放的,和晚期徽派圆熟的作风有着很大的区别。刻工的姓名就保留在第二叶的书口下方,是“仇以忠”。
所存著作

经礼补逸九卷[元汪克宽撰]附録一卷[明弘治十年汪氏刻本 ]经礼补逸九卷[元汪克宽撰]附録一卷[明弘治十年汪氏刻本(卷五至九配清抄本) ] 经礼补逸九卷[元汪克宽撰 明嘉靖十七年刻本 ]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存二十…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存十八卷…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存十…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存十一…

诗词

题道士张湛然弹琴诗卷峄山白桐千年枝,金星烂烂蛇蚹皮。文光七轸蓝田玉,冰弦细绕吴蚕丝。丹山云暖凤皇语,露草寒蛩诉秋雨。娥英泣洒湘筠斑,迁客相逢话羁旅。翠岩悬瀑锵琼瑶,雷霆霹雳轰层霄。瞥波细萍浮荡漾,劈空轻絮飞飘飖。仙林唳鹤惊离别,老龙湫底吟寒月。海门送上子胥潮,澎湃奔腾卷残雪。羽人潇洒颜如仙,冯虚来往黄山巅。古音净洗筝琶耳,何须更濯丹砂泉?

注释

汪克宽一作仲裕,亦作德一 《补疑年录》据《元诗选小传》说克宽生于大德五年。《续疑年录》据《明史》本传作生于元大德八年,卒于明洪武五年。《补疑年录》据《元诗选小传》说克宽卒于洪武五年。《续疑年录》据《明史》本传亦说克宽卒于明洪武五年。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