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王希吕
诗人介绍
王希吕

王希吕   wáng xī lǚ

宿州人,字仲行,一作仲衡。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为右正言,劾佞臣张说,声闻于遐迩。出知庐州,修葺城守,安集流散,兵民赖之。累官吏部尚书,求去,以端明殿学士知绍兴府,寻以言者落职。生性刚劲,居官廉洁,罢官后至赁僧舍以居。
本    名
王希吕
所处时代
宋代
主要作品
《本觉寺三过堂》《湖山十咏》《湖山十咏》《湖山十咏》《湖山十咏》等
诗人诗词
人物简介
人物业绩
《宋史·王希吕传》
人物简介

王希吕,字仲行,宿州(今属安徽)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六年,授秘书省正字,除右正言。以劾张说,责授宫观。淳熙四年(一一七七),知庐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九),加江西转运副使。五年,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官,迁侍讲、给事中(同上书职官六之七○)。累迁吏部尚书兼侍读(同上书选举一之一九)。九年,出知绍兴府。十三年,知平江府(《吴郡志》卷一一)。十四年,由知太平州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四七)。《宋史》卷三八八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人物业绩

王希吕(生卒年未详),字仲行。安徽宿州人,南宋建炎年间迁居嘉兴。乾道五年(1169)进士,授秘书省正字,除右正言。时张说依仗皇戚,擢用至签书枢密院事,气势显赫。王希吕与侍御史李衡交章劾之,宋孝宗怀疑王希吕与李衡合党邀名,加以斥责。后改授宫观。王希吕以正直知名远近,与翰林周必大等合称为“四贤”。淳熙二年(1175),除吏部员外郎,改起居郎,兼中书舍人。随后到江淮前线要地庐州兼安抚使。在庐州修筑城墙,加强防守,并安置散兵流勇,百姓得到保护。以政绩显著加直宝文阁,江西转运副使。淳熙五年召为起居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转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又除端明殿学士,知绍兴府。不久因直言而罢官。王希吕性格刚直,遇事不计利害,虽冒犯皇帝也毫不退却。又为官清廉,不置家产屋舍,罢官后回嘉兴,寓于寺庙,后由朝廷赐造住宅,乡人称其所居的地方为“听履坊”(今嘉兴城区斜西街一带)。王希吕为官数十年,以正直敢言闻名。《宋史》上说他“天性刚劲,遇利害无回护意,惟是之从。”做事说话只考虑该不该、对不对,不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一次他批评孝宗身边宠幸的人肆意弄权,话讲得很坦率也很不客气。宋孝宗实在受不了,“变色欲起”,拂袖而走,可见确是龙颜不悦。但王希吕不顾不管,竟一把拉住宋孝宗的衣服,不让他走,说:“这些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侍从、台谏官都有奏章交来了。”这样一个连皇帝也不买账的人,对下属却很宽容,史书上说他“尤敬礼文学端方之士”。他在做江西转运副使时,一次兴之所至,作了一篇《拳石记》。大概自己也比较得意,就拿来给大家欣赏。众人传观之际,自然是纷纷说好。但有一幕僚,却拿起笔来在上面涂改了几个字。周围的人大惊失色,想你这属下也太大胆了,竟敢当众批评上司的文章。王希吕把文章拿来一看,很欣赏这正直不阿的性格,觉得跟自己倒有点相像,就推荐他升职。  王希吕名震朝野的一件事,是他弹劾张说一事。这张说是吴太后的妹夫,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竟被擢用至签书枢密院事。消息一传出,朝论大哗。王希吕与侍御史李衡接连弹劾张说,宋孝宗怀疑王希吕与李衡勾结起来邀取名声,大加斥责。当时还有翰林院直学士周必大拒绝为皇帝起草任命张说的诏书,给事中莫济封还录黄(就是把中书省承旨起草的文件封还)。王希吕等四人同时遭到贬斥,世人称之为“四贤”。孝宗对王希吕十分恼怒,手诏“与远恶监当”。诏书下来,左相虞允文把诏书送回,不肯执行。宋孝宗愈加恼怒。右相梁克家说,王希吕弹劾张说,是御史台的纲纪,正是言官的职责。虞允文缴回手诏,救回王希吕,是国家大体,有何不可?孝宗这才稍稍息怒,从轻处罚,把王希吕贬至庐州。王希吕离开京城时“屏徒御,蹑履以行”,就是不带一个随从,趿拉着鞋,大摇大摆而走,以此来表示自己“恬不为悔”。王希吕“由是直声闻于远迩”。王希吕在庐州,虽是被贬之身,却没有一丝消沉,他在庐州修筑城墙,加强防守,并安置散兵流勇,百姓得到保护,政绩显著。淳熙五年(1178)后,王希吕又做过起居郎、除中书舍人、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绍兴知府等职,不久“以言者落职”,因为直言批评朝政而被罢官,但他“处之晏如”,毫不在意。王希吕为官清廉,他于淳熙十四年(1187)由知太平州罢官后回到嘉兴居住,竟至无屋可居,只好暂时寓居在庙里。这是嘉兴的哪一个名寺,史上无载,但至元《嘉禾志》中收有王希吕的一篇《精严禅寺记》,署“朝散郎试兵部尚书兼给事中兼修玉牒官兼侍读王希吕记”,或许王希吕住在精严寺也未可知。孝宗皇帝听说后,为了给天下树立一个廉洁的榜样,就专门拨了一笔钱,给王希吕造了一幢住宅,人们就把王宅所处的这个街坊称为“听履坊”(今嘉兴城区斜西街一带)。据至元《嘉禾志》记,地名是取诗圣杜甫“听履上星辰”的诗句而来,“听履”则指皇帝亲近的重臣。据《嘉兴府图记》载:“嘉定间,吏部尚书王希吕致政还家,因旧址建楼。”这里的“旧址”是指钱元璙所造之楼。王希吕一生清廉,不大会重建一座楼以供游乐。应该是他定居嘉兴后,为宣扬地方名胜,在钱元璙的台榭旧址上,略加修葺,使之恢复旧貌。后来“有司相继拓治,因成一方之胜”。王希吕的楼阁,也成了烟雨楼历史中的重要一段。王希吕的诗留下来的并不多,不过十几首而已。有关嘉兴的,有一首《本觉寺三过堂》,诗云:“门外惊风吹细沙,入门水气湛清华。呼童试向林间看,岩桂应开第二花。”可见在南宋时,苏东坡“三过堂”已是很有名气了。

《宋史·王希吕传》

王希吕字仲行,宿州人。渡江后自北归南,既仕,寓居嘉兴府。乾道五年,登进士科。孝宗奖用西北之士,六年,召试,授秘书省正字。除右正言。时张说以攀援戚属擢用,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希吕与侍御史李衡交章劾之。上疑其合党邀名,责远小监当,既而悔之,改授宫观。方说之见用,气势显赫,后省不书黄,学士院不草诏,皆相继斥逐,而希吕复以身任怨,去国之日,屏徒御,蹑履以行,恬不为悔。由是直声闻于远迩,虽以此黜,亦以此见知。出知庐州。淳熙二年,除吏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兼中书舍人。淮右择帅,上以希吕已试有功,令知庐州兼安抚使。修葺城守,安集流散,兵民赖之。加直宝文阁、江西转运副使。五年,召为起居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转兵部尚书,改吏部尚书,求去,乃除端明殿学士、知绍兴府。寻以言者落职,处之晏如。治郡百废俱兴,尤敬礼文学端方之士。天性刚劲,遇利害无回护意,惟是之从。尝论近习用事,语极切至,上变色欲起,希吕换御衣曰:“非但臣能言之,侍从、台谏皆有文字来矣。”佐漕江西,尝作《拳石记》以示僚属,一幕官举笔涂数字,举坐骇愕,希吕览之,喜其不阿,荐之。居官廉洁,至无屋可庐,由绍兴归,有终焉之意,然犹寓僧寺。上闻之,赐钱造第。后以疾卒于家。陈良祐,字天与,婺州金华人。年十九,预乡荐,间岁入太学。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调兴国军司户,未上,有荐于朝者,召除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中丞汪澈荐除监察御史,累迁军器监兼邓王府直讲。隆兴元年,出为福建路转运副使。丁父忧,服阕,乾道三年,除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起居郎。寻除左司谏。首言会子之弊,愿捐内帑以纾细民之急。上曰:“朕积财何用,能散可也。”慨然发内府白金数万两收换会子,收铜版勿造,军民翕然。未几,户部得请,改造五百万。又奏:“陛下号令在前,不能持半岁久,以此令民,谁能信之?岂有不印交子五百万,遂不可为国乎?”既而又欲造会子二千万,屡争之不得,遂请以五百万换旧会,俟通行渐收之,常使不越千万之数。上锐意图治,以唐太宗自比,良祐言:“太宗《政要》愿赐省览,择善而从,知非而戒,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卿亦当以魏征自勉。”又言:“陛下躬行节俭,弗殖货利。或者托肺腑之亲,为市井之行,以公侯之贵,牟商贾之利。占田畴,擅山泽,甚者发舶舟,招蕃贾,贸易宝货,麋费金钱。或假德寿,或托椒房,犯法冒禁,专利无厌,非所以维持纪纲,保全戚畹。愿严戒敕,苟能改过,富贵可保,如其不悛,以义断恩。”时左相丁外艰,诏起复,良祐言:“起复非正礼,今无疆场之事,宜使之终丧。”遂寝。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同知贡举,除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吏部侍郎。寻除尚书。时议遣泛使请地,良祐奏:“陛下恢复之志未尝忘怀,然词莫贵于佥同,不可不察;博访归于独断,不可不审。固有以用众而兴,亦有以用众而亡;固有以独断而成,亦有以独断而败。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将帅庸鄙,类乏远谋,对君父则言效死,临战阵则各求生。有如符离之役,不战自溃,瓜洲之遇,望敌惊奔,孰可仗者?此臣所以未敢保其万全。且今之求地,欲得河南,曩岁尝归版图,不旋踵而又失,如其不许,徒费往来,若其许我,必邀重币。经理未定,根本内虚,又将随而取之矣。向之四郡得之亦勤,尚不能有,今又无故而求侵地,陛下度可以虚声下之乎?况止求陵寝,地在其中,曩亦议此,观其答书,几于相戏。凡此二端,皆是求衅。必须遣使,则祈请钦宗梓宫,犹为有辞。内视不足,何暇事外?迩者未怀,岂能绥远?”奏入,忤旨,贬瑞州居住,寻移信州。九年,许令自便。淳熙四年,起知徽州,寻除敷文阁待制、知建宁府,卒。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