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古诗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古诗大全 吴居厚
诗人介绍
吴居厚

吴居厚   wú jū hòu

(1038—1114)洪州人,初名居实,字敦老。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熙宁、元丰间,历武安节度推官、提举河北常平、京都转运副使,擢京都转运使。奉行新法,工于算计,收盐铁羡息钱数百万;于莱芜、利国两监铸钱,岁得十万缗;又请铸大铁钱二十万贯佐陕西军需,累受褒奖。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敛,贬成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起为江淮荆浙发运使,进户部尚书,知开封府。徽宗朝累官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出知洪州卒。
本    名
吴居厚
字    号
字敦老,又名居实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地
临川钟陵
出生时间
1039
去世时间
1114
主要作品
《九曲亭》《句》《梅山二首》《梅山二首》《吴王城》等
主要成就
政治家
诗人诗词
个人简介
主要事迹
个人简介

仁宗嘉祐八年(1063)中进士。熙宁三年(1070),为武安(今湖南长沙)节度推官,尽力推行王安石新法,核准闲田荒地,以均给枚山的徭役耕种,取得成效,升大理寺丞。

主要事迹

元丰二年(1079),出任河北常平仓提举。以新法为典范,增订《损役法》五十一条,为神宗所赏识,赐给银绯,晋任京东路(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后分东、西两路)转运判官,不久,又升副使、转运使。朝廷大兴盐铁,他竭尽心力,政绩卓著,受到神宗帝器重。此时,朝廷大兴盐铁贸易。吴居厚发挥其善于理财的特长,精心筹划,竭尽心力,征得赋银数百万。鼓励莱芜、利国二地官员自铸大钱,每年可获得10万缗(一缗为一千文钱)收入。神宗对其进行褒奖,升为天章阁待制。元丰四年(1081),任京都转运使。在任期间,以盐铁赋税之利购置绢品,资助河东换马牧养;拨出大铁钱20万缗,支援陕西边关军饷;召募牧民养牧马匹,进而安置游民散夫。神宗嘉誉其“于职分之外,恤及他路,非才智有余不能”。哲宗即位后,王安石新法受阻,吴居厚亦遭弹劾,被贬为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不久转知庐州(治所今合肥)。绍圣元年(1094),吴居厚以集贤殿修撰起用为江、淮、荆、浙转运使,掌管东南六路漕运,兼管制茶、盐等事。他随即疏浚运河,楚海二州农田亦受其利。在任上,他疏浚运河,以利漕运和灌溉农田,为此升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后晋光禄大夫,以中书侍郎加门下侍郎。二年(1095),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不久,奉旨修永泰陵(宋哲宗赵煦的陵墓),出任桥道顿递使。其间因久雨耽误了竣工期限,被贬知和州(今安徽和县)。后为陕西转运使,复任开封府尹。崇宁二年(1103)四月,吴居厚晋封中大夫,官拜尚书右丞。三年九月,为右光禄大夫、尚书右丞加中书侍郎。五年(1106)正月,以右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加门下侍郎。大观元年(1107),因年高告退,以资政殿学士改任鸿庆宫提举、东太一宫使,恩许仍服团金毬文带。后知亳州、洪州,改太原道都门、佑神观使。四年(1110)八月,以资政殿学士、宣奉大夫、佑神观使加门下侍郎;十月,迁知枢密院事。政和三年(1113)正月,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四年(1114)病逝。徽宗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赐御葬于进贤麻山,魂归故里。一生著有《吴居厚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吴居厚奏疏》一百二十卷,已佚。 事见《丹阳集》卷一二《枢密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相关诗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