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造句大全
造句
当前位置:首页造句大全 刺史造句
刺史造句
161、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
162、例如,汉末的刺史和唐末的节度使等均集军民两政大权于一身,对直属僚佐均有自行辟除的大权。
163、蜀兴州刺史兼北路制置指挥使王宗鐸攻岐阶州及固镇,破细砂等十一寨,斩首四千级。
164、怎能改变他舍身报国的使命与决心?任潮州刺史不足八月,农、工、学、商等皆视韩愈为“不祧之祖”,“溪石何曾恶?江山喜姓韩”。
165、部刺史和侍御史的意见,都报告到副宰相御史大夫,副宰相再报告到宰相。
166、刺史大人,士可杀不可辱!什么妖怪,这你也信?只不过是我唐某人臀部已经麻木,没有知觉而已。
167、前刺史坐罪下狱,吏有幸于刺史者,拾不法事告城,欲自脱,城辄搒杀之。
168、高祖以鲁生为北司州刺史,鲁贤北豫州刺史,超秀定州刺史,为北境捍蔽。
169、许稷字群苗,泉州刺史辅乾之孙。
170、而在屋里听着的孙艾却是感到索然无味,什么劳什子名剑玄水,还不如送点刺史府的珍藏书典来呢。
171、初,南秦州豪右杨松柏兄弟,数为寇盗,刺史博陵崔游诱之使降,引为主簿,接以辞色,使说下群氐,既而因宴会尽收斩之,由是所部莫不猜惧。
172、温居纲辖,首纠其事,出文规为安州刺史
173、出任处州刺史时,段成式对造成水患灾害的恶溪进行治理,使其变成遗惠百姓的好溪,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好溪渠附近的洞溪畔建立了“思贤亭”。
174、从夏商起青州就设有地方官府,西汉武帝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定青州为南燕国都。
175、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
176、十年的南征北战,陷饶州先登;克澧县,杀刺史李绚;信州会战,斩杀淮扬名将张?的五虎将中有他;战潼关,是他带突骑绕击关后,一举而破。
177、秋,虏遣军袭涟口,东海太守郑延祉弃西城走,东城犹固守,台遣冠军将军兖州刺史徐玄庆救援,虏引退,延祉伏罪。
178、是岁应司空辟侍御史兖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竟无他怪。
179、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
180、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81、赠本官,加绛、晋、建州刺史,谥曰质。
182、石堪攻晋豫州刺史祖约于寿春,屯师淮上。
183、前几年并州大饥,刺史东嬴公司马腾,用建威将军阎粹之计议,掠卖胡人,充作军费,石勒就是这批奴隶之一。
184、四方士民,若有欲陈言刑政,益国利民,沦碍幽远,不能自通者,可各诠条布怀于刺史二千石。
185、正始中,夏侯道迁举汉中内附,宣武遣尚书邢峦为梁、益二州刺史以镇之,近夏人者安堵乐业,在山谷者不敢为寇。
186、这里是潮汕十余万袁氏的发祥地,相传始祖为袁琛,为北宋兵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被贬为潮州刺史
187、楚飞就琢磨着,等以后转了军官要拨放职份田,就让刺史府也折算成俸米一起发给家里。
188、以户部尚书袁滋检校兵部尚书、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189、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190、刺史大人,如此光看训练,不能显示出我虎威军的战斗力。
191、在下王铮,字森龙,见过张公公!在下想买个刺史做!
192、公以平北文武寡少,不宜别置,于是罢平北府,以并大府,以世子为豫州刺史
193、李渤见水兰头脑清醒、办事公正,就上奏朝廷举荐他当了宜州刺史
194、那汉子口中的高平村位于安阳城以西约二十里地,唐咸亨中,相州刺史李景在此地作堰,引安阳水东流溉田,入广润陂。
195、延俊从父兄宣明,位华州刺史,有惠政,谥曰简。
196、元和初,拜监察御史,坐诬李吉甫,出为资州刺史
197、欢求粮于相州刺史刘诞,诞不与;有车营租米,欢掠取之。
198、大人就认为自己只配做刺史?你的血肉里难道就不热血滚滚,干一番大事,名垂千古。
199、后来元愉外放担任相州刺史,愤而于邺城起兵称帝,讨伐宣武帝和外戚高肇,结果兵败自杀;杨氏当时正怀着身孕,以“戮至刳胎,谓之虐刑,桀纣之主,乃行斯事”。
200、非也,我见昨日傍晚萧兄登上游舫教训刺史之子,虽是大快人心,但却显得江湖经验不足,显是涉世未深不由暗自担心。
201、下朝后皇帝李重茂被囚禁于内宅,李重茂的哥哥、任集州刺史的谯王李重福在一些原被贬出朝廷的官吏支持下,自立称帝,同时封弟弟温王为皇太弟。
202、墓主名讳已残,对照墓志文和史书,可以确定墓主人为北齐义州刺史羊烈。
203、少有大志,后尚公主,拜驸马都督,至徐州刺史,累立战功,抚纳降附,甚得众心。
204、诸子无汗马之劳,位至柱国、刺史
205、三月甲辰,青州刺史、郇国公韦安石为沔州别驾;太子宾客、逍遥公韦嗣立为岳州别驾;特进致仕李峤先随子在袁州,又贬滁州别驾并员外置。
206、臣以为,当今叛乱四起,四方兵寇盛行,皆是由于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于离叛。
207、复旦研究人员在市文物处的帮助下,再次挖开了曹四孤堆附属墓,即豫州刺史曹水墓,结果一无所得,空手而回。
208、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可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
209、邢群,与杜牧同时,官歙州刺史。诗一首。
210、宋鼎,明皇时为襄州刺史。诗二首。 
211、这是什么装置,为什么它值得在一篇身体穿刺史的文章里提及?
212、王铤,大历中为绵州刺史,诗一首。
213、真好玩,这大概是马刺史上第一个所有人都讨厌的交易了。
214、1200年前,唐代“诗豪”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不仅留下了诸多作品,更开创了连州重文兴教的传统,促使连州此后名人辈出,享有“科第甲通省”的美誉。
215、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216、北魏孝明帝时为荆州刺史,在州两年,死于任上.
217、这刘弘基当年出生自官宦家庭,其父刘升曾在隋文帝时担任过河州刺史(今甘肃临夏自治州,此地民国时出过众多马姓名人,如马海晏、马鸿逵、马步芳等)一职。
218、唐代诗人元结当上道州刺史和容县经略守护刺史后到了梧州,写下“火山无火、井无冰”的诗句,并率众开凿“冰井”,给梧州留下个“冰井泉香”景点.
219、忙滚鞍下马,迎了上去,拱手道:草民东方天见过刺史大人,有劳大人远迎,实乃天之过也。
220、因闻知交趾(泛指南方,当时辖两广及越南等地)出丹砂,故求为勾漏(今广西北流)令,携子侄至广州,被刺史邓岳挽留,便于罗浮山修炼,终老。
221、晋朝并州刺史刘琨赶到拓跋猗卢虎帐,面对拓跋猗卢,感激万分,同时恳请道:“代公虎兵到此,匈奴兵马落荒而逃,刘琨不胜感激。
222、忻州刺史丁审琦婴城自守,虏骑过城下,亦不诱胁。
223、己巳,尚书右丞相张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以朋党相构,制说致仕,隐甫免官侍母,融左迁魏州刺史
224、先是安定太守孙俊受取狼藉,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多杀降羌,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并老弱不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
225、下令幽、并州刺史王浚、刘琨等起兵30万攻打平阳;2、令左丞相司马睿带兵20万攻洛阳;3、令右丞相司马保带兵30万保卫长安。
226、并州刺史王浚、刘琨等起兵30万攻打平阳;2、令左丞相司马睿带兵20万攻洛阳;3、令右丞相司马保带兵30万保卫长安。
227、公元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在宁州境内一小镇停留,无意间竟发现朝廷官银失盗的真实情况,竟然与博州刺史李冲谋反有着莫大的关联。
228、黄巢向全国发布檄文,揭露了唐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了“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
229、益二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
230、西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置刺史一人,以六条察问。
231、玄宗规定,几位刺史到任之后不负责具体州务,一切政务都交给僚佐处理。
232、李勋和王弘接到了刺史张懿的书札就立刻马不停蹄的来到晋阳,一进刺史府,李勋就问道:“张刺史,朝廷准了没有?”。
233、三月甲辰,青州刺史、郇国公韦安石为沔州别驾;太子宾客、逍遥公韦嗣立为岳州别驾;特进致仕李峤先随子在袁州,又贬滁州别驾:并员外置。
234、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朝廷在东都耕籍田,大赦天下,都城酺三日,下令三百里内刺史、县令以乐进,竞为侈糜。
235、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
236、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237、陶刺史这边儿得罪不起,可太极老弟那边更不能断了来往!眼下这世道人情,变化莫测,须得小心处之才是!区区1000石粮米,糜家还是拿得出的!
238、中央缺了一个人,在京口的何充又调了回来,都督扬州等诸军事,兼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顶替了庾冰的位置。
239、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大破之于荆门(今湖北荆门),俘斩十分之七八,黄巢与尚让收余众渡江东走,这时刘巨容以“朝廷无信”。
240、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大破之於荆门(今湖北荆门),俘斩十分之七八,黄巢与尚让收余众渡江东走,这时刘巨容以“朝廷无信”。
cì shǐ

【拼音】:cì shǐ

刺史相关知识
相关诗词
相关诗句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