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造句大全
造句
当前位置:首页造句大全 隶书造句
隶书造句
1、杨在葆擅长大草,笔卷风云,墨池龙腾;刘子枫偏爱行草,兴之所适,得意忘形;乔榛钟爱行楷,用笔雅静,寓刚于柔;濮存昕独钟隶书,虚实相生,飘然欲飞。
2、古代书画中董其昌绫本《马鞍山色》、恽寿平《三友图》、龚贤的晚年力作《仙山楼阁图》、赵之谦的《隶书刘熊碑》等作品,多次被主题画册收录出版。
3、关键是抓住“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板桥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几句话。
4、太守府的门前,沮授在两块红布上用隶书工工整整地写上“爆竹辞旧岁,桃符迎新年”。
5、受教于刘炳森等多位书法前辈,以擅长书写隶书体而在同行中小有名气。
6、墓前的墓碑上,镌刻着隶书的“清焦循之墓”五个大字;墓碑背面的碑文,记载了焦循的生平及学术成就。
7、学习隶书传统,除东汉时期的碑刻外,还有古隶阶段的木牍、简帛、刻石,其风格之多样、造型的奇特、趣味的多变,会给学隶书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8、本文就简牍墨迹与古代书写姿势遗迹,追溯汉代碑刻隶书的用笔方法。
9、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围还不够宽,楷书主要集中在瘦金体、魏碑唐楷等,篆隶书集中在中山王鼎、铁线篆、曹全和礼器、清人作品等。
10、他少时习字,青年时期方入碑贴,楷行初学赵孟頫,后对魏碑心摹手追,犹对隶书情有独钟。
11、他的书法作品,断笔时似魏碑,笔断意连;收笔时有汉朝的味道,像楷书又像隶书
12、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因其典雅恭谨、沉古遒厚而成为隶书的标准和极则。
13、“其篆书雄浑厚重,气势高古,氤氲着金石之气;隶书从汉碑入手,心摹手追,一笔一画,绝无苟苟;其行书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14、他的《隶书》轴,用笔端敛平正,横重竖轻,点划谨严而不呆板,方正尔雅,时露逸宕之气,深得东汉《张迁碑》之神韵。
15、绘画作品中山水、人物、花卉皆有,写意、工笔各尽其妙;书法作品中清俊秀逸的楷书、行书,豪雄恣纵的隶书、草书各具风采。
16、小雪练习的是隶书,她年纪虽小,但是拿起毛笔,一笔一画,蚕头燕尾,也像模像样。
17、他还教了我们隶书里的逆锋起笔。
18、从甲骨文到竹简隶书到怀素的狂草,相同的字在历史演变中形式发生了那么多变化,而其本质承载的含义相比之下几乎是不变的。
19、程邈创制的隶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以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
20、至于草书,则是删除了章草中带有隶书笔意的波磔,加强了用笔的使转,使得转折处笔势连绵,流畅而富有韵致,开创了今草的新局面。
21、先生隶书苍劲古拙、韵味十足,自胜刘炳森百倍。
22、他的楷书有柳体的骨干也有颜体的浑厚,其中还稍带隶书的韵味,苍劲美观很耐看。
23、第六书体诞生,结束了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和楷书体五种书体统治中国书坛几千年的历史局面,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纪元。
24、如今,夏老潜心创作,精研书法,晚年独创了集大篆、隶书、行书、草书于一体的“变体字”,成为书法界美谈。
25、王家字体乃是草书,你既然敢称王氏传人,为何在招牌上却写一个蚕头燕尾的隶书?
26、传统的中国书法有篆体、隶书、楷书、草书。
27、此次展示李啸信笺小字数十帧,书体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均为今年所作。
28、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等五种。
29、我在日记本上写他的名字,林乔,林乔,林乔。草书代表他今天很烦躁,隶书代表他今天很平和,行书代表他今天很开心,楷书代表他今天很沉默。唐七公子。
30、隶书的历史非常久远。
31、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
32、自然,隶书的笔法是和隶书的结体分不开的,线条的长短、粗细、斜曲,笔画的穿插、呼应、疏密,都是和字的自然结体不可分的。
33、其隶书慕张迁、礼器、乙瑛、史晨,而沉雄朴茂,得景君精粹。
34、晓明写得一手好字,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楷书、一会儿模仿仿宋,一会儿模仿隶书,结果最后写出来的字成了个“四不像”。
35、吴振锋现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陕西文史馆馆员,曾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展获“全国奖”,擅古隶,书法风格清逸淡远,潇洒出尘。
36、冯元桢兴趣广泛,工作之余会以画油画、练书法与刻篆章自娱,一手隶书写得工整而不乏生气。
37、其隶书在大朴大拙的风貌下,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含着文人书法所独有的理性的东西。
38、大楷取法颜、柳,小楷出入钟、王,力求醇雅古朴;隶书柔和碑简,结体朴茂。
39、温仲和的隶书取法汉隶,尤着力《史晨碑》、《张迁碑》。
40、亭柱前联为隶书体,文曰“北极位尊恩媲万家生佛,南闽地迥灵钟五里长亭”,后联为行书体,文曰“宝剑烛天降龙伏虎,福星当路凤翥鸾翔”。
41、周师长教师以其台甫成诗一首,并写成隶书相赠:远山近树立苍松,藤绕枝繁牡丹红。
42、隶书,以锋摄墨,以毫平铺于纸上,骏发满足,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呈现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43、他的隶书书法非常漂亮,刚劲的字体中透出一股柔美的气息,非常养眼;
44、褚遂良博涉文史,工楷、隶,书学锺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劲之体。
45、从上古的石鼓文,到夏商的金文甲骨文,从春秋战国秦国用的大篆和六国古文,到秦朝统一天下文字用的小篆和民间所用的隶书
46、卫夫人家学渊博,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更冠绝一时。
47、白慧也看见了,她说这是大篆籀文,秦国尚未用小篆隶书统一六国文字前的一种文字。
48、嘉靖二十四年二月,他由安宁又去大理,四月里他托友人简绍芳把汉王褒的《移金马碧鸡文》用隶书刻在西山罗汉寺的山崖上。
49、“百二关山严凤阙,五千道德跨龙门”,是厚重的汉隶书体。
50、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
51、我在日记本上写他的名字,林乔,林乔,林乔。草书代表他今天很烦躁,隶书代表他今天很平和,行书代表他今天很开心,楷书代表他今天很沉默。唐七公子 
52、费阳于艺术涉猎广泛,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
53、这块碑佚失已久,仅存几十个字的残拓片一张,为隶书,且与同期名碑相比,仍保留了较多的古隶风貌。
54、那上面四个茶碗大的字,隶书写得一笔不苟,这是康熙皇帝当年赐给雍正的座右铭。
55、款识多以魏字隶书为之,清隽可人,楚楚有致,时有以魏字入印,别有一番意象。
56、面对积弱已久的隶书,能够恢复元气,形成时代风格,其历史贡献也不可抹杀。
57、大书法家寇遐的隶书,凝重伟丽。
58、隶书的演变,是由古隶到今隶。
59、“我一辈子就爱见个隶书!”淡。
60、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61、秦世既废古文,始用八体,有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隶书
62、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63、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地上铺着八方隶书为主的古章,印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等字。
64、红木大案之侧立有一柄刚挥翰完成的画扇,一面是水墨画的梅竹摇曳小鸟轻鸣,一面是朱砂书写的隶书“远山无墨千秋画,近水带弦万古琴”。
65、书擅籀隶,隶书清丽婉约,如其诗,籀书严整遒劲,妙得彝器款识刻铸神韵。
66、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
67、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68、开始阶段的隶书叫做“古隶”,又叫“秦隶”。
69、因为小篆书写较繁琐,后来,经程邈整理形成书写较简便、快速的隶书
70、秦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这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71、马王堆简帛的出土为追溯隶书起源及其形成提供确实依据,同时填补了西汉书法的空白。
72、接着是取名字,这个欧阳心中有数,别人说七说八时候,他在地上用那堆垃圾拼出个太阳图形,什么?你说拼字?那么复杂的隶书怎么是本小鬼拼的出来的。
73、除此之外,张惠臣先生对隶书、篆书、象形字、变体字也较有研究。
74、隶书平时基本不用;行书圣教序你要能转化成硬笔,难上加难。
75、吐纳之道,源于自身,吐故纳新,万物之…,晕啊,这是啥字?隶书还是和现在的字体有些不一样。
76、实际情况很可能像别的书体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靠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只是整理工作。
77、这个新闻的眉题用了隶书的字体。
78、隶书的一横就产生了“蚕头燕尾”,同时还产生了撇、捺、挑、钩等多种运笔形态。
79、最右边是乾隆年间藏家乔崇修书写的隶书“六逸图”三字引首,往左依次是清代著名金石家张廷济书写的“六君子图”、吴昌硕书写的“七友图”。
80、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
lì shū

【拼音】:lì shū

隶书相关知识
相关诗词
相关诗句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