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新华字典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kuí

笔画:11

部首:

注音:ㄏㄨㄟˊ

部外笔画:9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WGDB

统一码UNICODE:9108

仓颉:NKNL

郑码:XSGY

四角:17827

英语翻译:slippers, sandals; dance shoes

解释
字典
解字
解释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境。

字典

鄈【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正韻》渠惟切,𠀤音葵。《說文》河東臨汾地,卽漢祭后土處。《正韻》鄈地有三,一在汾隂,一鄈丘,在河南,又在𨻰留。《春秋》作葵丘,在汾隂者亦作葵。

解字

说文解字

鄈【卷六】【邑部】

河東臨汾地,即漢之所祭后土處。从邑癸聲。揆唯切

说文解字注

(鄈)河東臨汾地。河東郡臨汾、二志同。今山西平陽府太平縣縣南二十五里臨汾故城是也。漢武帝紀。元鼎四年。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如淳曰。脽者、河之東岸特堆崛。長四五里。廣二里餘。高十餘丈。汾陰縣治脽之上。后土祠在縣西。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也。師古曰。以其形高起如人尻脽。故以名云。一說地臨汾水之上。地本名鄈。音與葵同。彼鄉人呼鄈音如誰。因轉而爲脽字耳。故漢舊儀云葵上。玉裁按。水經。汾水又西過皮氏縣。注曰。汾水徑鄈𠀌北。故漢氏之方澤也。賈逵云、漢法。三年祭地汾陰方澤。澤中有方𠀌。故謂之方澤。㐀卽鄈㐀也。經又曰。又西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注曰。水南有長阜。背汾帶河。阜長四五里。廣二里餘。高十丈。汾水歷其陰。西入河。漢書謂之汾陰脽。據酈氏此注。鄈、脽異處極明。然封禪書、郊祀志皆云。始立后土祠汾陰脽上。與武紀合。水經注河水篇亦云。河水東際汾陰脽。縣故城在脽側。城西北隅有脽㐀。上有后土祠。是則鄈脽本無二。漢志云汾陰。許云臨汾者。葢二縣地邊竟相接故。似不當分別鄈、脽爲兩地也。从邑。𤼩聲。水經注引此。揆唯切。十五部。卽漢之所祭后土處。

鄈的笔顺图解

十一

1

横撇

横撇

2

点

3

撇

4

撇

5

点

6

横

7

横

8

撇

9

点

10

横折折折钩

横折折折钩

11

竖

鄈字组词 更多>>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