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新华字典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我来写
zhēng

笔画:12

部首:

结构:上下结构

注音:ㄓㄥ

笔顺编号:314314355112

姓名学:常用字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6

字型分析:上下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TQVH

繁简:简体

反向繁简符号:ft

统一码UNICODE:7B5D

仓颉:HNSD

郑码:MRXB

四角:88507

英语翻译: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kite

解释
详细
字典
解字
辞典
解释

(1)(名)古代弦乐器;也叫古筝。

(2)(名)见“风筝”。

详细

名词

(1) (形声。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 同本义

筝,鼓弦竹身乐也。——《说文》

筝,五弦筑身乐也。——《御览》引《说文》

挟人筝而弹纬。——《楚辞·愍命》。注:“小琴也。”

竽瑟空侯琴筑筝。——《急就篇》

(2) 又如:筝人(弹筝的人);筝阮(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筝妓(弹筝的艺妓);筝柱(筝上的弦柱)

字典

箏【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𠀤音爭。《說文》鼓絃竹身樂也。《通典》箏,秦聲也。《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風俗通》箏,蒙恬所造。《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史記·樂書》唐有軋箏。《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草名。《爾雅·釋草》傅,橫木。《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解字

说文解字

箏【卷五】【竹部】

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側莖切

说文解字注

(箏)五弦筑身樂也。各本作𡔷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覽正。風俗通曰。箏、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幷梁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據此知古箏五弦。恬乃改十二弦。變形如瑟耳。魏晉以後。箏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筑似箏、細項。古筑與箏相似、不同瑟也。言筑。身者、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筑身者、以見箏之弦少於筑也。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誤矣。从竹。筑本竹聲。故从竹。卽从筑省也。筑箏皆木爲之。爭聲。側莖切。十一部。

辞典
【筝】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zhēng
怎么读:

  • 名词 乐器名。拨弦乐器,形似瑟,古为五弦,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唐以后加十三弦,现已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组词】:「古筝」。
  • 名词 参见「风筝」条。
【筝】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zhēng
怎么读:

  • 乐器名。弹拨乐器。形似瑟,用梧桐木凿成长方形音箱,面板呈弧形。筝面置弦,弦距相等,弦下设撑弦柱,可左右移动,用以调节音高,定准弦音。古为五弦,现已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筝】的解释(来源:小字典)
基本字义
  • 国乐乐器,为弦乐器的一种。  【组词】:「古筝」、「筝乐」。
  • 风筝:一种以纸黏在纸架上制成的玩具,可用线牵住放于空中飞动。现今材料已不只限于纸,也有用塑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
筝的笔顺图解

十二

1

撇

2

横

3

点

4

撇

5

横

6

点

7

撇

8

横撇

横撇

9

横折

横折

10

横

11

横

12

竖钩

竖钩
筝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筝的单词 更多>>
筝的诗词 更多>>
筝的诗句 更多>>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