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新华字典
字典
当前位置:首页新华字典
我来写

笔画:11

部首:

结构:左右结构

注音:

笔顺编号:55155525121

字意五行:

部外笔画:8

字型分析:左右结构

繁简对应:

五笔:XVLG

繁简:简体

反向繁简符号:ft

统一码UNICODE:7F01

仓颉:VMVVW

郑码:ZZKI

四角:22163

英语翻译:black silk

解释
详细
字典
解字
辞典
解释

(形)〈书〉黑色:~衣。

详细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甾()声。糸,细丝,可以染上各种颜色。本义:帛黑色) 同本义

缁,帛黑色也。——《说文》

缁衣之宜兮。——《诗·郑风·缁衣》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韩非子·说林下》

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2) 又如:缁布(黑色的布帛);缁衣(本为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后借以泛称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缁林(僧人聚集之处。缁,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名词

(1) 僧侣

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聊斋志异》

(2) 又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

(3) 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儒林外史》

(4) 又如:缁服(僧服);缁衲(僧衣。借指僧侣);缁锡(僧衣锡杖。僧人所用)

字典

緇【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𠀤音菑。《說文》帛黑色。《博雅》緇謂之皁。《釋名》緇,滓也。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詩·鄭風》緇衣之宜兮。《傳》緇,黑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正韻》旨而切,音枝。義同。

《集韻》側几切,音𣐈。《韻會》壯仕切,音滓。《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解字

说文解字

緇【卷十三】【糸部】

帛黑色。从糸甾聲。側持切

说文解字注

(緇)帛黑色也。黑者、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考工記。三入爲纁。五入爲緅。七入爲緇。鄭注曰。玄色者、在緅緇之閒。其六入者與。从糸。甾聲。側持切。一部。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注。純當爲緇。古文緇字、或作糸旁才。又周禮媒氏純帛注。純實緇字也。古緇以才爲聲。祭統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注。純以見繒色。論語今也純。鄭讀爲緇。鄭意今之䊷字、俗譌爲純耳。然則許書當爲䊷篆。解云古文緇。从糸、才聲。而缺者、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

辞典
【缁】的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名词 黑色。汉.王充《论衡.程材》:「白纱入缁,不染自黑。」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素衣虽成缁,不为京洛尘。」
  • 名词 僧衣。《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改姓名,削发披缁去了。」
  • 名词 僧侣。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
  • 动词 染黑。《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汉.崔瑗〈座右铭〉:「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 形容词 黑色的。《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缁】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基本字义

读音:
怎么读:

  • 黑色。  【组词】:缁衣
  • 僧衣。  【组词】:削发披缁
缁的笔顺图解

十一

1

撇折

撇折

2

撇折

撇折

3

提

4

撇点

撇点

5

撇点

撇点

6

撇点

撇点

7

竖

8

横折

横折

9

横

10

竖

11

横

缁的笔顺分布演示图
缁的诗词 更多>>
缁的诗句 更多>>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