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不可同日而语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拼音】: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简体】:不可同日而语

【繁体】:不可同日而語

字义分解
不可同日而语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话。形容不能相比或相提并论。例:夫破人之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战国策·赵策二》英:cannotbementionedinthesamebreath;⒉ 亦作“不可同年而语”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汉·贾谊《过秦论》不可同日而语[bùkětóngrìéryǔ]⒈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话。形容不能相比或相提并论。例夫破人之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战国策·赵策二》英cannotbementionedinthesamebreath;⒉亦作“不可同年而语”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汉·贾谊《过秦论》
基础解释
不能在同一时间内谈论。指事物之间差距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引证解释
⒈ 谓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引:语出《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宋沉作喆《寓简》卷八:“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清王韬《答强弱论》:“然而缓速利钝,难易劳逸,不可同日而语矣。”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在崇高思想和健康感情基础上面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⒈谓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引语出《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宋沉作喆《寓简》卷八:“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清王韬《答强弱论》:“然而缓速利钝,难易劳逸,不可同日而语矣。”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在崇高思想和健康感情基础上面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综合释义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
网友释义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汉语大词典
谓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语出《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宋沈作哲《寓简》卷八:“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清王韬《答强弱论》:“然而缓速利钝,难易劳逸,不可同日而语矣。”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在崇高思想和健康感情基础上面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国语辞典
⒈ 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宋·胡仔也作「不可同年而语」、「未可同日而语」。引:《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六·洪觉范》:「公痴叔诗,如食鲫鱼,惟恐遭骨刺,与岐山猪肉,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可同日而语[bùkětóngrìéryǔ]⒈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宋·胡仔也作「不可同年而语」、「未可同日而语」。引《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六·洪觉范》:「公痴叔诗,如食鲫鱼,惟恐遭骨刺,与岐山猪肉,不可同日而语也。」成语解释不可同日而语
辞典修订版
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六.洪觉范》:「公痴叔诗,如食鲫鱼,惟恐遭骨刺,与岐山猪肉,不可同日而语也。」也作「不可同年而语」、「未可同日而语」。
辞典简编版
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造句】由于文明不断演进,过去与现在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语。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六˙洪觉范:公痴叔诗,如食鲫鱼,惟恐遭骨刺,与岐山猪肉,不可同日而语也。亦作不可同年而语?未可同日而语。
其他释义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典故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近反义词
不可同日而语造句
1.二十年来,邪道一蹶不振,正道休养生息,或许是受尽了邪道的鸟气,正道人才辈出,与风沧海在世时不可同日而语
2.这的确是一个寓意深长的故事,凸显全球资本集团的先锋们有多么老到高超的反民主的手段。不过,这跟刑求审讯以及高压电击还是相距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3.而永久性的则不同,最低三个立方米起步,上百个立方米的也有,价格也是和一次性的不可同日而语,最少也得五万金币起价。
4.我们在橡树餐厅吃午饭,跟疗养所的豆子、猪牛肉混合香肠不可同日而语
5.在崇高的理想和感情基础上产生的趣味,和趣味主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6.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跟好的相比还有差距,但与以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7.比起当年仅仅是咀嚼裹着动物油脂的咖啡浆果,现在喝咖啡的学问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而且更加香醇美味。
8.二者不论在神魂的精神力还是在肉体的淬炼上,都是天壤之隔,不可同日而语
9.富有暴力色彩的法兰西革命之所以对中国精英志士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是因为在一块新大陆上平地起家与在积淀深厚的文化梯田上另打炉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0.两人肉体力量相差无几,谁也没法奈何谁?再接着交手了几十个回合之后,吴涛率先施展灵力,强大的肉体力量加上灵力的增幅,战斗力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不可同日而语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