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滞固
zhì gù

【拼音】:zhì gù

【注音】:ㄓˋㄍㄨˋ

【结构】:滞(左右结构)固(全包围结构)

【简体】:滞固

【繁体】:滯固

字义分解
滞固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固执而不变通。滞固[zhìgù]⒈固执而不变通。
基础解释
固执而不变通。
引证解释
⒈固执而不变通。引《后汉书·张曹郑传论》:“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紜,互相诡激。”李贤注:“滞固犹固执也。言学者各守所见,不疏通也。”《宋史·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网络解释
滞固滞固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ìgù,解释为固执而不变通。
综合释义
固执而不变通。《后汉书·张曹郑传论》:“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紜,互相诡激。”李贤注:“滞固犹固执也。言学者各守所见,不疏通也。”《宋史·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固执不通。《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论曰:「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网友释义
zhìgùㄓㄧˋㄍㄨˋ滞固固执而不变通。《后汉书·张曹郑传论》:“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李贤注:“滞固犹固执也。言学者各守所见,不疏通也。”《宋史·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汉语大词典
固执而不变通。《后汉书·张曹郑传论》:“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李贤注:“滞固犹固执也。言学者各守所见,不疏通也。”《宋史·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国语辞典
固执不通。滞固[zhìgù]⒈固执不通。引《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论曰:「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辞典修订版
固执不通。《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论曰:「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
滞固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