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沙弥
shā mí

【拼音】:shā mí

【注音】:ㄕㄚㄇ一ˊ

【结构】:沙(左右结构)弥(左右结构)

【简体】:沙弥

【繁体】:沙彌

字义分解
沙弥的解释
词语解释
沙弥shāmí。(1)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依照戒律出家,已受十戒的七至二十岁男性修行者。
基础解释
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依照戒律出家,已受十戒的七至二十岁男性修行者。
引证解释
⒈梵语音译的略称。初出家的男佛教徒。引晋法显《佛国记》:“道人即捨大戒,还作沙弥……自尔相承至今,恆以沙弥为寺主。”《魏书·释老志》:“俗人之信凭道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其为沙门者,初修十诫,曰沙弥,而终於二百五十,则具足成大僧。”唐李益《赠宣大师》诗:“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
网络解释
沙弥沙弥,原语可能出自龟兹语的samane或sammir,或于阗语的ssamana。意译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恶行慈,觅求圆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
综合释义
梵语音译的略称。初出家的男佛教徒。晋法显《佛国记》:“道人即捨大戒,还作沙弥……自尔相承至今,恆以沙弥为寺主。”《魏书·释老志》:“俗人之信凭道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其为沙门者,初修十诫,曰沙弥,而终於二百五十,则具足成大僧。”唐李益《赠宣大师》诗:“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
汉语大词典
梵语音译的略称。初出家的男佛教徒。晋法显《佛国记》:“道人即舍大戒,还作沙弥……自尔相承至今,恒以沙弥为寺主。”《魏书·释老志》:“俗人之信凭道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其为沙门者,初修十诫,曰沙弥,而终于二百五十,则具足成大僧。”唐李益《赠宣大师》诗:“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
国语辞典
胡语音译。佛教称出家受十戒,尚未受比丘戒的男子。
辞典修订版
胡语音译。佛教称出家受十戒,尚未受比丘戒的男子。〈沙弥十戒法并威仪〉:「汝今已受沙弥十戒竟,当尽形寿顶戴奉持,终身不得犯。」
其他释义
佛教出家五众(其余四众为比丘、比丘尼、沙弥尼、式叉摩那)之一。指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依戒律出家,已受十戒,但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修行者,在中国俗称小和尚;女性修行者则称沙弥尼,在中国俗称小尼姑。
近反义词
反义词
沙弥造句
1.戒学方面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依次分别配入一、二、三阶段。
2.所以,大林寺的和尚每天早课、晚课、过堂时,都会有专门司钟的沙弥负责撞钟三刻百响。
3.沙弥和瘦僧徒叫他自个儿去挑,胖僧徒挑来一担水,马上独自喝光了。
4.再按照出家人的日常作息接受一段时间的锻炼,其中的合格者得以剃度出家,成为沙弥;待因缘合适时,沙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5.于是,在四月十八娘娘庙会上,由妈妈带着双喜到庙里去烧香磕头,由和尚给他剃成光头,象征性地做了小沙弥,然后领着回家。
6.等到进入少林寺后,慕容复三人就随着另一个小沙弥向方丈禅室行去。
7.从前有个小沙弥,他跟着一个极有智慧的师父学习佛教。
8.上面这篇文章是节录自阿詹差禅师在泰国东北部巴逢寺,向出家众及沙弥众所作的开示。
9.尼僧,是指专门从事佛教活动的出家女性,包括沙弥尼、式叉尼和比丘尼。
10.原本在印度佛教中,受沙弥十戒者为沙弥沙弥尼,而后成年受具足戒方为比丘、比丘尼。
沙弥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