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道路以目
dào lù yǐ mù

【拼音】:dào lù yǐ mù

【注音】:ㄉㄠˋㄌㄨˋ一ˇㄇㄨˋ

【词性】:成语。

【简体】:道路以目

【繁体】:道路以目

字义分解
道路以目的解释
词语解释
道路以目dàolùyǐmù。(1)人们在路上相遇时不敢打招呼,敢怒而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形容反动统治的暴虐与专横。道路以目[dàolùyǐmù]⒈人们在路上相遇时不敢打招呼,敢怒而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形容反动统治的暴虐与专横。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三国志·董卓传》英tobefrightenedintocompletesilencebuttoexchangetheirhatredwitheyes;
基础解释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相互示意,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社会黑暗,人民没有言论自由。
引证解释
⒈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引《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新唐书·颜真卿传》:“﹝李林甫﹞权宠日甚,道路以目。”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亦作“道路侧目”。《元史·阿鲁浑萨理传》:“桑哥为政暴横……所在囹圄皆满,道路侧目,无敢言者。”《明史·李文祥传》:“朝野寒心,道路侧目。”冰心《晚晴集·追念振铎》:“在‘四害’横行,道路侧目的时期,我常常想到振铎,还为他的早逝而庆幸!”
综合释义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此后要防的是“~”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
网友释义
《史记·周本纪》:“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国语辞典
在道路中行走时相遇,却因有所顾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发言。《国语.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也作「道路侧目」。道路以目[dàolùyǐmù]⒈在道路中行走时相遇,却因有所顾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发言。也作「道路侧目」。引《国语·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百姓嗷嗷,道路以目。」成语解释道路以目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在道路中行走时相遇,却因有所顾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发言。国语˙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亦作道路侧目。
其他释义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典故
周厉王统治周朝时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不久,镐京再也听不到批评厉王的声音。后来人们索性连话都不说,亲戚朋友在路上见了面也只敢用眼睛示意(道路以目)来表示对厉王的不满。厉王大喜说:“怎么样,我终于使诽谤停止了。”他的大臣召公劝戒说:“这样堵住人民的嘴,就象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然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这样,天子处理国政就少差错了。”厉王不听劝告,仍然一意孤行,实行暴政。举国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3年后(公元前842年),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这个事件史称“国人暴动”。“杀戮无辜曰厉”。周厉王的谥号“厉”字,即是概括了他的这段杀人止谤的历史。
出处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近反义词
道路以目造句
1.根据收录到中学课本的《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陛下践阼以来,所信任者,延己、延鲁、岑、觉四人而已,皆阴狡弄权,壅蔽聪明,排斥忠良,引用群小,谏争者逐,窃议者刑,上下相蒙,道路以目
3.笃信“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若人人噤若寒蝉,道路以目,显然是噩梦”。
4.在反动派统治下,同志们见了,只能是道路以目
5.偶语者弃市,腹诽者诛,道路以目
6.在“四人帮”当道的年代,人们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7.天宝以后,李林甫为相,深疾言者,道路以目
8.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甚至剥皮、?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
9.方有恩权,无敢沮议,朝班相顾而失色,道路以目而吞声。
10.周厉王时,人们道路以目
道路以目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