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游说
yóu shuì

【拼音】:yóu shuì

【注音】:一ㄡˊㄕㄨㄟˋ

【词性】:动词。

【结构】:游(左右结构)说(左右结构)

【简体】:游说

【繁体】:游說

字义分解
游说的解释
词语解释
游说yóushuì。(1)泛指多方活动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希望被采纳。游说[yóushuì]⒈泛指多方活动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希望被采纳。例惠雪舫游说翰苑,围辅成误娶填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英peddletheideaof;drumupsupportforsth.;
基础解释
(动)古代叫说客的政客,周游各国,凭着口才劝说统治者采纳他的政治主张。
引证解释
⒈指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引《韩非子·五蠹》:“事败而弗诛,则游説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説而徼倖其后?”《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説诸侯。”晋左思《咏史》之八:“苏秦北游説,李斯西上书。”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降及战国,士工游説,纵横家流,列於九家之一。”⒉泛指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引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説。”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事已至此,欲罢不能,快快遣人游説便了。”《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板垣退助忧之,乃大倡自由平等之説,奔走游説遍于国内,卒成大党,名曰‘自由’。”茅盾《腐蚀·十月二日》:“舜英轻轻叹了口气,似乎放弃了游说我的意思了。”⒊指说客。引《汉书·孔光传》:“﹝孔光﹞不结党友、养游説、有求於人。”1.谓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尉缭子·原官》:“游説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晋左思《咏史》之八:“苏秦北游説,李斯西上书。”清昭槤《啸亭续录·古今史阙》:“周末自《麟经》絶笔后,至苏张,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⒋泛指以言语劝说。引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説,遂下於理。”
网络解释
游说游说,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指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韩非子·五蠹》:“事败而弗诛,则游説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説而徼倖其后?”《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説诸侯。”晋左思《咏史》之八:“苏秦北游説,李斯西上书。”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降及战国,士工游説,纵横家流,列於九家之一。”泛指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説。”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事已至此,欲罢不能,快快遣人游説便了。”《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板垣退助忧之,乃大倡自由平等之説,奔走游説遍于国内,卒成大党,名曰‘自由’。”茅盾《腐蚀·十月二日》:“舜英轻轻叹了口气,似乎放弃了游说我的意思了。”指说客。《汉书·孔光传》:“﹝孔光﹞不结党友、养游説、有求於人。”谓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尉缭子·原官》:“游説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晋左思《咏史》之八:“苏秦北游説,李斯西上书。”清昭槤《啸亭续录·古今史阙》:“周末自《麟经》絶笔后,至苏张,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泛指以言语劝说。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僕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説,遂下於理。”
网友释义
游说,汉语词汇。拼音:yóushuì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希望自己的建议、主张被采纳、实施。语出《韩非子·五蠹》:“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而徼幸其后?”
汉语大词典
1.谓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尉缭子·原官》:“游说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晋左思《咏史》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清昭梿《啸亭续录·古今史阙》:“周末自《麟经》绝笔后,至苏张,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阙,无以详其梗概。”2.泛指以言语劝说。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1).指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韩非子·五蠹》:“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而徼倖其后?”《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晋左思《咏史》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降及战国,士工游说,纵横家流,列于九家之一。”(2).泛指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事已至此,欲罢不能,快快遣人游说便了。”《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板垣退助忧之,乃大倡自由平等之说,奔走游说遍于国内,卒成大党,名曰‘自由’。”茅盾《腐蚀·十月二日》:“舜英轻轻叹了口气,似乎放弃了游说我的意思了。”(3).指说客。《汉书·孔光传》:“﹝孔光﹞不结党友、养游说、有求于人。”(1).谓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说君主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尉缭子·原官》:“游说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晋左思《咏史》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清昭梿《啸亭续录·古今史阙》:“周末自《麟经》绝笔后,至苏张,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阙,无以详其梗概。”(2).泛指以言语劝说。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国语辞典
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三国演义.第一○回》:「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也作「游说」。游说[yóushuì]⒈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也作「游说」。引《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三国演义·第一〇回》:「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
辞典修订版
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主张。《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三国演义.第一零回》:「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也作「游说」。
其他释义
游说(-shuì):战国时代的谋士前往各国劝说统治者接受他的治国主张:游说诸侯。后泛指充当说客,替别人做劝说工作:快快请人游说去|提倡民主自由之说,奔走游说,不辞辛劳。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游说造句
1.为了钻进领导班子,他挖空心思,四处游说
2.见非洲人吃蚂蚁,我们大感惊奇,但导游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3.另有说法是教师工会频繁举行游说演说,反对转型,这让很多学校裹足不前。
4.有时甚至朋比为奸的地方政府,将努力进行游说,防止房价大跌。
5.之前对于亚洲的假唱者及其游说团体,还没有出现过任何的正式回应.
6.据后来透露,布莱尔曾经亲自游说卡扎菲,并用壳牌的信纸为他起草文件。
7.公共抚恤基金也加入到了削减SEC权利的游说中.
8.他耗费三年游说政府官僚以取得所需执照,倾家荡产筹措创业资金。
9.与房地产部门关系密切、有时甚至朋比为奸的地方政府,将努力进行游说,防止房价大跌。
10.为了筹集到资金,她不知疲倦地四处游说
游说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