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虎贲hǔbēn。(1)勇士。虎贲[hǔbēn]⒈勇士。例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书·牧誓序》英bravewarrior;
基础解释
(名)古时指勇士或武士。
引证解释
⒈勇士之称。賁,通“奔”。按,王说是。《孟子·尽心下》作“虎賁三千人”。引《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賁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孔传:“勇士称也。若虎賁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战国策·楚策一》:“虎賁之士百餘万,车千乘,骑万疋,粟如山。”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虎賁”:“谓《牧誓》之‘虎賁’为虎賁之卒,非《周礼·夏官》‘虎賁氏’之官,故非‘百夫长’也。‘三百人’当为‘三千人’,因沿上文‘三百两’而误。”⒉官名。掌侍卫国君及保卫王宫、王门之官。汉武帝时置期门。平帝时改为虎贲中郎将,领虎贲郎,主宿卫。历代因之,至唐始废。引《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賁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⒊星名。在狮子座。唐人避太祖李虎讳,改作“武賁”。
网络解释
虎贲(词语释义)虎贲(hǔbēn),虎贲为九锡中的一种赏赐,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在虚拟世界中,虎贲也是游戏里的一种职业。
综合释义
勇士之称。賁,通“奔”。《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賁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孔传:“勇士称也。若虎賁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战国策·楚策一》:“虎賁之士百餘万,车千乘,骑万疋,粟如山。”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虎賁”:“谓《牧誓》之‘虎賁’为虎賁之卒,非《周礼·夏官》‘虎賁氏’之官,故非‘百夫长’也。‘三百人’当为‘三千人’,因沿上文‘三百两’而误。”按,王说是。《孟子·尽心下》作“虎賁三千人”。官名。掌侍卫国君及保卫王宫、王门之官。《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賁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汉武帝时置期门。平帝时改为虎贲中郎将,领虎贲郎,主宿卫。历代因之,至唐始废。星名。在狮子座。唐人避太祖李虎讳,改作“武賁”。
汉语大词典
(1).勇士之称。贲,通“奔”。《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孔传:“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战国策·楚策一》:“虎贲之士百馀万,车千乘,骑万疋,粟如山。”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虎贲”:“谓《牧誓》之‘虎贲’为虎贲之卒,非《周礼·夏官》‘虎贲氏’之官,故非‘百夫长’也。‘三百人’当为‘三千人’,因沿上文‘三百两’而误。”按,王说是。《孟子·尽心下》作“虎贲三千人”。(2).官名。掌侍卫国君及保卫王宫、王门之官。《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汉武帝时置期门。平帝时改为虎贲中郎将,领虎贲郎,主宿卫。历代因之,至唐始废。(3).星名。在狮子座。唐人避太祖李虎讳,改作“武贲”。
国语辞典
勇士。虎贲[hǔbēn]⒈勇士。引《书经·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受战于牧野。」⒉星名。为狮子座七十二号星。⒊职官名。周礼夏官有虎贲氏,掌王出入护卫,汉置期门郎,至平帝更名虎贲郎,置虎贲中郎将、虎贲郎等主宿卫之事,历代沿袭,至唐始废。引《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辞典修订版
勇士。《书经.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受战于牧野。」星名。为狮子座七十二号星。职官名。周礼夏官有虎贲氏,掌王出入护卫,汉置期门郎,至平帝更名虎贲郎,置虎贲中郎将、虎贲郎等主宿卫之事,历代沿袭,至唐始废。《周礼.夏官.虎贲氏》:「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 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
其他释义
古代指勇士;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