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宪法
xiàn fǎ

【拼音】:xiàn fǎ

【注音】:ㄒ一ㄢˋㄈㄚˇ

【词性】:名词。

【结构】:宪(上下结构)法(左右结构)

【繁体】:憲法

字义分解
宪法的解释
词语解释
宪法xiànfǎ。(1)根本大法。特指国家、社会的根本法规和原则的系统或总体,它决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并保证给予人民一定的权利和规定了人民应尽的义务。宪法[xiànfǎ]⒈根本大法。特指国家、社会的根本法规和原则的系统或总体,它决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并保证给予人民一定的权利和规定了人民应尽的义务。英constitution;
基础解释
(名)国家的根本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是其他立法工作的根据。
引证解释
⒈公布法令。引《集韵·去愿》:“《周礼》:县法示人曰宪法。后人因谓宪为法。”⒉法典,法度。引《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姦,国之宪法也。”汉蔡邕《太傅文恭侯胡公碑》:“周览六经,博总羣议,旁贯宪法,通识国典。”宋苏辙《汝州谢上表》:“尧舜相受,常怀善继之心;父母兼容,深照不逮之实。稍宽宪法,特许省循。”《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自初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孤立一意,不受请謁。”⒊国家的根本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引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⒋效法。引清方东树《<切问斋文钞>书后》:“其恉以立言贵乎有用,故辑近代诸贤之作建类相比,以备经世之略,大约宪法吕东莱,其用意固甚美矣。”
网络解释
宪法(法律名)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综合释义
公布法令。《集韵·去愿》:“《周礼》:县法示人曰宪法。后人因谓宪为法。”法典,法度。《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姦,国之宪法也。”汉蔡邕《太傅文恭侯胡公碑》:“周览六经,博总羣议,旁贯宪法,通识国典。”宋苏辙《汝州谢上表》:“尧舜相受,常怀善继之心;父母兼容,深照不逮之实。稍宽宪法,特许省循。”《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自初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孤立一意,不受请謁。”国家的根本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效法。清方东树《<切问斋文钞>书后》:“其恉以立言贵乎有用,故辑近代诸贤之作建类相比,以备经世之略,大约宪法吕东莱,其用意固甚美矣。”
汉语大词典
(1).公布法令。《集韵·去愿》:“《周礼》:县法示人曰宪法。后人因谓宪为法。”(2).法典,法度。《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汉蔡邕《太傅文恭侯胡公碑》:“周览六经,博总群议,旁贯宪法,通识国典。”宋苏辙《汝州谢上表》:“尧舜相受,常怀善继之心;父母兼容,深照不逮之实。稍宽宪法,特许省循。”《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自初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孤立一意,不受请谒。”(3).国家的根本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4).效法。清方东树《〈切问斋文钞〉书后》:“其旨以立言贵乎有用,故辑近代诸贤之作建类相比,以备经世之略,大约宪法吕东莱,其用意固甚美矣。”
国语辞典
在一国之内,规定国家体制、政府组织、人民权利义务的基本法,称为「宪法」。宪法[xiànfǎ]⒈在一国之内,规定国家体制、政府组织、人民权利义务的基本法,称为「宪法」。⒉法度。引《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宋·无名氏《梅妃传》:「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其他释义
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该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该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中的部分条款,后来又有修改补充。
宪法造句
1.把保护人权写入宪法,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赞同。
2.宪法在上,警察的一思一念,决不触犯法律的尊严。
3.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
4.民必须体会到宪法是自己的权利,可以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5.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6.让宪法的太阳永远高高地照耀着大地,每个角落都深深地感受到她温暖光芒。
7.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8.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9.宪法是准则的核心,是制度的抽象。因此政出多门就是直接挑战宪法的权威。
10.最高法院认为这是违反宪法条约的,为此,提案必须全盘考虑。
宪法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