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蜀汉
shǔ hàn

【拼音】:shǔ hàn

【结构】:蜀(上下结构)汉(左右结构)

【简体】:蜀汉

【繁体】:蜀漢

字义分解
蜀汉的解释
词语解释
蜀汉Shǔhàn。(1)三国之一,公元221-263年,刘备所建。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
引证解释
⒈蜀郡和汉中的并称。引《战国策·秦策三》:“栈道千里,通於蜀汉。”汉班固《西都赋》:“陂池连乎蜀汉,繚以周墙,四百餘里。”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八:“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⒉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公元263年为魏所灭。
网络解释
蜀汉(三国时期政权)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网友释义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
汉语大词典
(1).蜀郡和汉中的并称。《战国策·秦策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汉班固《西都赋》:“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馀里。”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八:“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2).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公元263年为魏所灭。
国语辞典
朝代名。(西元221~264)​刘备以宗室称帝于蜀,继承汉统,为三国之一,史称为「蜀汉」。凡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为魏所灭。
辞典修订版
朝代名。(公元221~264)刘备以宗室称帝于蜀,继承汉统,为三国之一,史称为「蜀汉」。凡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为魏所灭。
其他释义
朝代名。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建都成都(今属四川),历史上又称蜀。263年,为魏所灭。
蜀汉造句
1.吴贼窃取荆州,关公不幸殉职,我们蜀汉失去了擎天柱石,这实在是令人哀痛,没齿难忘。
2.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3.如今玄宗皇帝的日子可是十分地惬意,既有梨园子弟、教坊人员逗趣娱乐,又有杨、江二女朝夕陪欢伴舞,安心地享福作乐,大有蜀汉后主“此间乐”。
4.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歇后语有两层意思,一是蜀汉后期人才凋敝;二是廖化能力平平。
5.在南城巷一座大院里,看到石头水缸上刻着曹冲称象,觉得挺别致同在此院,墙上镶的、缸上刻的,图案大都表现“三结义”、刘关张,“正统”蜀汉
6.又遣部下将吏,兼因土地富人,往襄阳或蜀、汉,属托郡县,侵官害民,兴生求利,千端万绪。
7.诸葛亮为蜀汉大业操劳一生,是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8.第二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攻打汉中,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率军拒敌,费祎率军救援,魏军退兵。
9.三国鼎峙,军事对抗成为常态,曹魏与蜀汉的参军逐渐演化成正式的官衔。
10.虽蜀汉先灭,曹魏居中,东吴后亡,然终归于尘土,五十步笑百步又有何意义?然而三鬼皆不服输,又要重新来过,纷纷扰扰,官司直闹到幽冥界地藏王菩萨处。
蜀汉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