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医和
yī hé

【拼音】:yī hé

【注音】:一ㄏㄜˊ

【结构】:医(半包围结构)和(左右结构)

【繁体】:醫和

字义分解
医和的解释
词语解释
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为晋平公治病,以为其疾不可治。赵孟以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
基础解释
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为晋平公治病,以为其疾不可治。赵孟以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
引证解释
⒈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为晋平公治病,以为其疾不可治。赵孟以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引《旧唐书·懿宗纪》:“自秋已来,忽尔婴疹,坐朝既闕,踰旬未瘳。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无验,以至弥留。”宋黄庭坚《古诗上苏子瞻》之二:“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蔕。”
网络解释
医和医和,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和是名字。
综合释义
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为晋平公治病,以为其疾不可治。赵孟以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旧唐书·懿宗纪》:“自秋已来,忽尔婴疹,坐朝既闕,踰旬未瘳。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无验,以至弥留。”宋黄庭坚《古诗上苏子瞻》之二:“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蔕。”
汉语大词典
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为晋平公治病,以为其疾不可治。赵孟以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旧唐书·懿宗纪》:“自秋已来,忽尔婴疹,坐朝既阙,踰旬未瘳。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无验,以至弥留。”宋黄庭坚《古诗上苏子瞻》之二:“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其他释义
1.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为晋平公治病,以为其疾不可治。赵孟以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
医和造句
1.经过老军医和护士长范春晓的奋力抢救,他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并荣获“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
2.“中医要摆脱目前拿着金碗讨饭吃’的尴尬,最重要是‘卓然自立’,创新发展,与西医和谐共存。
3.我并不以为中医和中药是最好的,但中医和中药是最浪漫的。譬如铺子的大红阶砖地,每洗一回就象吸一回血,看住那些阶砖深深地红进骨髓中去。
4.最失落的两个职业是牙医和摄影师:牙医想当医生,摄影师想成为画家。
5.日本狗界铤而走险近亲交配浮滥,有些兽医和其他专家点出另一个较不明显的因素:日本生育率不断下降。
6.第二天,我跟兽医和全家商量之后,勉强同意给"小淘气"做截肢手术。
7.酗酒,牙医和离婚已经困扰购买廉价货的外国佬们几十年了。
8.这是身份的象征,当年只有御医和名医才能拥有这本名录。
9.昔日守护太医院的兵丁不知已逃往何处,胆小怕事的太医和药工,近几日也没来应卯。
10.辽师学生的求全心理高于大医和轻工的学生。而在对考试后果的担忧上学校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医和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