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奏折
zòu zhé

【拼音】:zòu zhé

【注音】:ㄗㄡˋㄓㄜˊ

【结构】:奏(上下结构)折(左右结构)

【繁体】:奏摺

字义分解
奏折的解释
词语解释
奏折zòuzhé。(1)写奏章的折子。奏折[zòuzhé]⒈写奏章的折子。英memorialtothethrone(aswrittenonpaperfoldedinaccordionform);
基础解释
(名)写奏章的折子:上~。
引证解释
⒈明清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引《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递给荷生。”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天王老大的不高兴。”
网络解释
奏折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汉语大词典
明清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递给荷生。”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天王老大的不高兴。”
国语辞典
古代臣子对君主上书时用来缮写奏章的折本。《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折匣中取出一本奏折,交付荷生。」也作「奏折」。奏折[zòuzhé]⒈古代臣子对君主上书时用来缮写奏章的折本。也作「奏折」。引《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折匣中取出一本奏折,交付荷生。」
其他释义
1.明清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折'。也称'折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
奏折造句
1.凌霄殿上,玉帝完全没有在蟠桃宴上的慈眉善目,几乎是咆哮地将御案上的奏折全部砸到了地上。
2.平时批奏折也是要翰林读给他听,他说下意见,然后由翰林代批。
3.这次我奉四爷之命特将这铜匣交予十三爷,这里边是苏北官员贪墨赈灾粮款的证据以及口供账目,还有四爷的奏折和一封亲笔信。
4.李忠封郭嘉为太守府的功曹、主簿,代替李忠处理太守府大小政事,给朝廷的奏折自然也要由郭嘉来写。
5.我家大人初时不信,再四访得确实,这才大怒道,本以为是西门星主的舅兄,又是世袭千户,人品必然是高明的,因此不加察访,就匆匆写了奏折举荐。
6.奏折递上去之前,蒋式瑆闭门数日,写好奏折后,他投笔于地,感慨万千地说自己将遭受不测,为了避免连累亲友,从此闭门谢客。
7.主子可以废寝忘食,但太监必须忠于职守,晌午,殿外尖细的叫声准时响起,而咸丰也终于抬起了头揉了揉脖子,他随后顺手拿起一道奏折,打算最后再批阅一本。
8.朱嶟的奏折最为有名,他的驳诘理直气壮。
9.“皇上,今天,今天是……”今天是我们大婚的日子,你居然不解风情地在这里批奏折
10.此时老将军的心却异常平静,他连上奏折反复陈明“寓兵于农、耕战两利”的策略。
奏折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