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问诸水滨
wèn zhū shuǐ bīn

【拼音】:wèn zhū shuǐ bīn

【注音】:ㄨㄣˋㄓㄨㄕㄨㄟˇㄅ一ㄣ

【词性】:成语。

【简体】:问诸水滨

【繁体】:問諸水濱

字义分解
问诸水滨的解释
词语解释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基础解释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引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亦省作“问水滨”。元方回《次韵伯田见酬》之二:“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
综合释义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寡君不敢任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网友释义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汉语大词典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涉。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亦省作“问水滨”。元方回《次韵伯田见酬》之二:“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
国语辞典
春秋时,齐国以未进贡周室和周昭王南征溺死于汉水的罪名攻打楚国,楚国使者认为贡物未送是楚君的罪过,但昭王溺死于汉水之时,楚国势力尚未达汉水,应去问汉水边的人。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后以问诸水滨比喻两不相干。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春秋时,齐国以未进贡周室和周昭王南征溺死于汉水的罪名攻打楚国,楚国使者认为贡物未送是楚君的罪过,但昭王溺死于汉水之时,楚国势力尚未达汉水,应去问汉水边的人。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后以问诸水滨比喻两不相干。
其他释义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问诸水滨造句
1.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 
2.”的黄炎培先生,早就预言“几十百年后,有欲知君者,其问诸水滨”。【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32052/问诸水滨造句】
3.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问诸水滨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