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汗牛
hàn niú

【拼音】:hàn niú

【注音】:ㄏㄢˋㄋ一ㄡˊ

【结构】:汗(左右结构)牛(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汗牛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汗牛[hànniú]⒈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
引证解释
⒈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参见“汗牛充栋”。引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汗牛试卷浩无涯,剗尽雷同别一家。”清赵翼《香牛皮席》诗:“笑我著书曾未寸,翻教忝窃汗牛名。”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修证之法,一务实践;疏释之书,动輒汗牛。”
网络解释
汗牛汗牛,典故名,典出《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柳宗元二十·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是说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遂以“汗牛”等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
综合释义
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汗牛试卷浩无涯,剗尽雷同别一家。”清赵翼《香牛皮席》诗:“笑我著书曾未寸,翻教忝窃汗牛名。”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修证之法,一务实践;疏释之书,动輒汗牛。”参见“汗牛充栋”。汗牛[hànniú]
汉语大词典
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汗牛试卷浩无涯,刬尽雷同别一家。”清赵翼《香牛皮席》诗:“笑我著书曾未寸,翻教忝窃汗牛名。”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修证之法,一务实践;疏释之书,动辄汗牛。”参见“汗牛充栋”。
其他释义
1.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
汗牛造句
1.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是研究者的宝库。
2.唐宋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诗词作品汗牛充栋洋洋大观,缤纷的作者群舞文弄墨抱膝长吟。
3.中文系资料室的藏书虽说不上汗牛充栋,但基本上也够用了。
4.中文系的资料室虽说不上汗牛充栋,但基本上也够用了。
5.一踏入书房,迎面而来的是汗牛充栋的书籍和扑鼻的墨香。
6.武打小说一时兴起,汗牛充栋,真假"金庸"、"古龙",令人难以辨别。
7.自古以来,风水学界的著述,汗牛充栋,浩若烟海,门派也是百家争鸣,派别林立,但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派。
8.晓宇常在人前人后吹嘘自己的藏书可谓汗牛充栋,直到他去过老师家后,方才自行惭愧,再也不提藏书之事。
9.要完成任务,还得把汗牛充栋的,仍在不断增加的材料进行压缩。
10.但中国古代的典籍汗牛充栋,无论怎样精赅的索引,难免沧海遗珠,一些极微的问题往往会引来烦复的考订。
汗牛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