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渐渍
jiān zì

【拼音】:jiān zì

【注音】:ㄐ一ㄢˋㄗˋ

【结构】:渐(左右结构)渍(左右结构)

【繁体】:漸漬

字义分解
渐渍的解释
词语解释
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渐渍[jiānzì]⒈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
引证解释
⒈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引《史记·礼书》:“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三国吴韦曜《博奕论》:“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於当今之世者,使巩薰蒸渐渍,忽不自知其益,而及於中庸之门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奈魏日以微言相渐渍,福惑焉,直以己意告母。”李大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
网络解释
渐渍渐渍,jiānzì,注音ㄐㄧㄢˋㄗㄧˋ,属于动词。
综合释义
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史记·礼书》:“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三国吴韦曜《博奕论》:“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於当今之世者,使巩薰蒸渐渍,忽不自知其益,而及於中庸之门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奈魏日以微言相渐渍,福惑焉,直以己意告母。”李大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渐渍[jiānzì]
网友释义
渐渍,jiānzì,注音ㄐㄧㄢˋㄗㄧˋ,属于动词。
汉语大词典
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史记·礼书》:“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三国吴韦曜《博奕论》:“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于当今之世者,使巩薰蒸渐渍,忽不自知其益,而及于中庸之门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奈魏日以微言相渐渍,福惑焉,直以己意告母。”李大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
其他释义
1.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
渐渍造句
1.民不罚而畏,不赏而劝,渐渍于道德,而被服于中和之所致也。
渐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