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拼音】:yī gǔ zuò qì

【注音】:一ㄍㄨˇㄗㄨㄛˋㄑ一ˋ

【词性】:动词、成语。

【简体】:一鼓作气

【繁体】:一鼓作氣

字义分解
一鼓作气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一鼓作气yīgǔ-zuòqì。(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一鼓作气[yīgǔzuòqì]⒈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英pressontothefinishwithoutletup;getsth.doneinonevigorouseffort;
基础解释
原指作战开始时鼓足勇气。现在比喻劲头大时,一口气完成。[近]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引证解释
⒈古代作战击鼓进军,擂第一通鼓时士气最盛。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引《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唐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一鼓作气,方轻肉食之谋;七旬舞干,始受昌言之拜。”清黄钧宰《金壶遯墨·两军门》:“将士亦邀奬叙,不及今一鼓作气,功败垂成,后欲图之,非可岁月计矣。”闻一多《时代的鼓手》:“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危机,完成大业。”
综合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初听这话,还是~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国语辞典
作战时击第一通鼓,战士们最能鼓足勇气。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比喻做事时要趁著初起时的勇气去做才容易成功。《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在两江制台面前告奋勇的时候,不过是个一鼓作气,他说要游历英、法、日、美四国,不免言大而夸。」一鼓作气[yīgǔzuòqì]⒈作战时击第一通鼓,战士们最能鼓足勇气。语本后比喻做事时要趁著初起时的勇气去做才容易成功。引《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在两江制台面前告奋勇的时候,不过是个一鼓作气,他说要游历英、法、日、美四国,不免言大而夸。」近趁热打铁一气呵成成语解释一鼓作气
辞典修订版
作战时击第一通鼓,战士们最能鼓足勇气。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比喻做事时要趁着初起时的勇气去做才容易成功。《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在两江制台面前告奋勇的时候,不过是个一鼓作气,他说要游历英、法、日、美四国,不免言大而夸。」
辞典简编版
打仗时击第一声鼓,战士们最能奋勇作战。后比喻做事要趁着最初气势旺盛时,奋力将它完成。语本《左传.庄公十年》。 【造句】他一鼓作气拿下一百公尺及二百公尺的短跑金牌,也赢得了飞毛腿的封号。
成语词典版
01.《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源)02.《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列传》:「以可汗有兄弟之约,与国家兴父子之军,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03.宋.吕祖谦《吕东莱先生文集.卷二零.杂说》:「大抵人之为学,须是一鼓作气,才有间断,便非学矣,所谓再而衰也。」04.《金史.卷九三.承裕列传》:「赞曰:『曹刿有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兵以气为主,会河堡之役,独吉思忠、承裕沮丧不可复振,金之亡国,兆于此焉。』」05.《元史.卷一五二.岳存列传》:「乃命骑士居前,步卒次之,与敌相去仅二十步,一鼓作气,无不一当百。」06.《文明小史.第五二回》:「原来饶鸿生在两江制台面前告奋勇的时候,不过是个一鼓作气,他说要游历英、法、日、美四国,不免言大而夸。」07.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遯墨.卷四.两军门》:「将士亦邀奖叙,不及今一鼓作气。功败垂成,后欲图之,非可岁月计矣。」
其他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典故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补充说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近反义词
一鼓作气造句
1.见到那些土匪并没有如鸟兽散,而是有组织的退下,枫叶暧昧似乎早有预料,伸手止住想要一鼓作气的家族成员。
2.可惜的是他没能一鼓作气将这一方案推广到其他税种中。
3.现代化的飞机,直冲云霄,像是前程一鼓作气,现代化的坦克,扎扎实实,像是生活甜甜蜜蜜,现代化的战斗力,雷厉风行,像是祝福,说到就到,八一快乐。
4.“八”烦恼当子弹射击,一干二净;“八”快乐当号角吹起,一呼百应;“八”好运当正步走起,一鼓作气。建军节,“八”祝福送给你,愿你幸福的一败涂地。
5.坚强是在考试不好时,重新振作,下次考好;坚强是在心情不好时,自我调整,笑对未来;坚强是在最后一百米冲刺时,坚持到底,一鼓作气
6.周一到周三,体力心力渐消耗,工作担子却增加,压力也在加加加;周四犹如山在压,顶得身心皆劳累,给你祝福歇歇脚,想想周末缓缓气,愿你提起丹田气,一鼓作气,把工作的大山来搬移。
7.报仇这个事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事。唐七公子 
8.还有最后八天要一鼓作气一马当先一战报捷!
9.茱莉亚一鼓作气,到了安娜贝利的家,根本就没注意到麦丽金夫人还在办公室,向艾利乌?弗洛斯要科学展览会用的东西。
10.人生就是干杯,决定了要么一鼓作气走到底,要么干脆不要开始。
一鼓作气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