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石鼓Shígǔ。(1)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镇。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在此,虎跳峡山顶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宽不足60米。石鼓[shígǔ]⒈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镇。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在此,虎跳峡山顶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宽不足60米。英Shigu;
引证解释
⒈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见“石鼓文”。引唐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颂皇灵兮篆石鼓,万斯年兮群玉府。”宋苏轼《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欵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清赵翼《拟秋獮应制》诗:“盛朝校猎成年例,石鼓岐阳岂足夸。”⒉鼓形大石。引《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南逕燕山下,悬巖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鄴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清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三:“石鼓响来开峭壁,干将飞去出沧浪。”
网络解释
石鼓(镇国之宝)石鼓(Shi-ku,StoneDrum)又称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大秦帝国的“东方红”。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627年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
综合释义
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唐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颂皇灵兮篆石鼓,万斯年兮群玉府。”宋苏轼《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欵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清赵翼《拟秋獮应制》诗:“盛朝校猎成年例,石鼓岐阳岂足夸。”参见“石鼓文”。鼓形大石。《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南逕燕山下,悬巖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鄴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清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三:“石鼓响来开峭壁,干将飞去出沧浪。”石鼓[shígǔ]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迳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 ……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网友释义
条目:石鼓拼音:shígǔ注音:ㄕㄧˊㄍㄨˇ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唐·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颂皇灵兮篆石鼓,万斯年兮群玉府。”宋·苏轼《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欵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清·赵翼《拟秋獮应制》诗:“盛朝校猎成年例,石鼓岐阳岂足夸。”参见“石鼓文”。2.鼓形大石。《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南迳燕山下,悬巖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清·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三:“石鼓响来开峭壁,干将飞去出沧浪。”
汉语大词典
(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唐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颂皇灵兮篆石鼓,万斯年兮群玉府。”宋苏轼《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清赵翼《拟秋狝应制》诗:“盛朝校猎成年例,石鼓岐阳岂足夸。”参见“石鼓文”。(2).鼓形大石。《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成帝鸿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清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三:“石鼓响来开峭壁,干将飞去出沧浪。”
国语辞典
鼓形的石块。石鼓[shígǔ]⒈鼓形的石块。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迳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⒉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英语DangudistrictofHengyangcity衡陽市|衡阳市[Heng2yang2shi4],Hunan
辞典修订版
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迳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 ……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其他释义
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2.鼓形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