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书体
shū tǐ

【拼音】:shū tǐ

【注音】:ㄕㄨㄊ一ˇ

【结构】:书(独体结构)体(左右结构)

【简体】:书体

【繁体】:書體

字义分解
书体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字体。2.文体。书体[shūtǐ]⒈字体。⒉文体。
基础解释
字体的笔画间架。也作字体。文体。
引证解释
⒈字体。引《晋书·卫恒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清金农《过北碕精舍得宋高僧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诗:“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寒与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六国之时,文字异形,斯乃立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画一书体。”⒉文体。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清蒋士铨《一片石·宴阁》:“前日邂逅娄妃,偶论书体,见他词翰精妙,遂为文字之交。”
网络解释
书体书体是指传统书写字体、字形的不同形式和区别。
综合释义
字体。《晋书·卫恒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清金农《过北碕精舍得宋高僧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诗:“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寒与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六国之时,文字异形,斯乃立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画一书体。”文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清蒋士铨《一片石·宴阁》:“前日邂逅娄妃,偶论书体,见他词翰精妙,遂为文字之交。”书体[shūtǐ]字体的笔画间架。《晋书.卷三六.卫瓘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书体[shūtǐ]也作「字体」。文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
网友释义
书体是指传统书写字体、字形的不同形式和区别。一般把中国文字的书写形式分为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每一大类中又可细分。
汉语大词典
(1).字体。《晋书·卫恒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清金农《过北埼精舍得宋高僧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诗:“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寒与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六国之时,文字异形,斯乃立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画一书体。”(2).文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清蒋士铨《一片石·宴阁》:“前日邂逅娄妃,偶论书体,见他词翰精妙,遂为文字之交。”
国语辞典
字体的笔画间架。《晋书.卷三六.卫瓘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也作「字体」。书体[shūtǐ]⒈字体的笔画间架。也作「字体」。引《晋书·卷三六·卫瓘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⒉文体。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
辞典修订版
字体的笔画间架。《晋书.卷三六.卫瓘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也作「字体」。文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
书体造句
1.其装饰不仅有鸟虫书、篆书等书体题铭,又有花草与八卦符号,而更具特色的是代表十二辰的动物生肖纹饰。
2.受教于刘炳森等多位书法前辈,以擅长书写隶书体而在同行中小有名气。
3.少年时他学过赵孟頫,拜启先生后又有意临习欧体、二王等多种碑帖,以增加自己书体的元素。
4.书写的载体有甲骨、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
5.运用了写意、泼墨、泼彩、工笔等多种国画表现手法,并用真、草、隶、篆、行等各种书体题写书中诗词曲赋联穿插其间,并钤印三千余方。
6.又行进了几个时辰,果然在源头尽出有偌大的一洞穴,那洞口壁端经多年累月的风雨冲刷,原有的字迹已然模糊不清,隐约可以辨认出这是前朝遗文,斗箕大小的楷书体
7.第六书体诞生,结束了行书体、草书体、隶书体、篆书体和楷书体五种书体统治中国书坛几千年的历史局面,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纪元。
8.此外草书作品的创作,相对于其它书体而言,属于炽情创作,行笔速度较快。
9.总之,草书的笔法是最丰富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笔、露笔、按笔、提笔、挫笔、搅转、翻笔等,是诸种书体中最集笔法大成的。
10.本文以书体的历史流变为研究视角,对章草这一草书古体的萌生、成型、发展、以至风格演化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
书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