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七哀
qī āi

【拼音】:qī āi

【注音】:ㄑ一ㄞ

【结构】:七(独体结构)哀(上中下结构)

【简体】:七哀

【繁体】:七哀

字义分解
七哀的解释
词语解释
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2.泛指多种哀伤。七哀[qīāi]⒈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⒉泛指多种哀伤。
基础解释
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泛指多种哀伤。
引证解释
⒈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引《文选·曹植<七哀诗>》唐吕向题解:“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隋江总《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唐杜甫《垂白》诗:“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元萨都剌《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⒉泛指多种哀伤。引唐陆龟蒙《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
综合释义
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文选·曹植<七哀诗>》唐吕向题解:“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隋江总《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唐杜甫《垂白》诗:“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元萨都剌《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泛指多种哀伤。唐陆龟蒙《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所谓七哀指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情感的五言诗。如王粲、曹植、张载皆有〈七哀诗〉。
汉语大词典
(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文选·曹植〈七哀诗〉》唐吕向题解:“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隋江总《在陈旦解酲共哭顾舍人》诗:“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唐杜甫《垂白》诗:“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元萨都剌《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共君且饮酒一斗,处世不必歌七哀。”(2).泛指多种哀伤。唐陆龟蒙《次幽独君韵》:“落日送万古,秋声含七哀。”
国语辞典
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所谓七哀指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情感的五言诗。如王粲、曹植、张载皆有〈七哀诗〉。七哀[qīāi]⒈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所谓七哀指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情感的五言诗。如王粲、曹植、张载皆有〈七哀诗〉。
七哀造句
1.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
七哀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