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叩阍
kòu hūn

【拼音】:kòu hūn

【注音】:ㄎㄡˋㄏㄨㄣ

【结构】:叩(左右结构)阍(半包围结构)

【简体】:叩阍

【繁体】:叩閽

字义分解
叩阍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叩阍kòuhūn。(1)扣击宫门,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
基础解释
扣击宫门,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
引证解释
⒈吏民因冤屈等直接向朝廷申诉,谓之“叩閽”。引《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方且轻骑叩閽,顿首丹陛,诉姦回於陛下之扆座,纳制敕於先帝之庙庭。”明陈汝元《金莲记·生离》:“麟愁凤泣,弟兄固当叩閽;兔死狐悲,亲戚亦宜伏闕。”《清史稿·圣祖纪一》:“镇筸诸生李丰等叩閽言红苗杀人,有司不问。”鲁迅《坟·看镜有感》:“直到康熙初,争胜了,就教他做钦天监正去,则又叩阍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辞。”
网络解释
叩阍叩阍是指中国古代平民或案件当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诉冤抑。明张自烈《正字通-门部》:“凡吏民冤抑诣阙自诉者,曰叩阍”。主要有三种形式:(1)登闻鼓。(2)邀车驾。即皇帝车驾经过时,准许拦路喊冤。(3)匦函。匦,函,匣子。梁天监元年曾置于公车府以纳民柬。
综合释义
吏民因冤屈等直接向朝廷申诉。《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方且轻骑叩閽,顿首丹陛,诉姦回於陛下之扆座,纳制敕於先帝之庙庭。”明陈汝元《金莲记·生离》:“麟愁凤泣,弟兄固当叩閽;兔死狐悲,亲戚亦宜伏闕。”《清史稿·圣祖纪一》:“镇筸诸生李丰等叩閽言红苗杀人,有司不问。”鲁迅《坟·看镜有感》:“直到康熙初,争胜了,就教他做钦天监正去,则又叩阍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辞。”
网友释义
叩阍,扣击宫门,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
汉语大词典
吏民因冤屈等直接向朝廷申诉,谓之“叩阍”。《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方且轻骑叩阍,顿首丹陛,诉奸回于陛下之扆座,纳制敕于先帝之庙庭。”明陈汝元《金莲记·生离》:“麟愁凤泣,弟兄固当叩阍;兔死狐悲,亲戚亦宜伏阙。”《清史稿·圣祖纪一》:“镇筸诸生李丰等叩阍言红苗杀人,有司不问。”鲁迅《坟·看镜有感》:“直到康熙初,争胜了,就教他做钦天监正去,则又叩阍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辞。”
国语辞典
阍,皇宫门。叩阍指吏民趋宫门陈诉冤屈。
辞典修订版
阍,皇宫门。叩阍指吏民趋宫门陈诉冤屈。《资治通监.卷二五八.唐纪七十四.昭宗大顺元年》:「不然,方且轻骑叩阍.顿首丹陛,诉奸回于陛下之扆坐,纳制敕于先帝之庙庭。」
其他释义
〈书〉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无门(无处申冤)。
叩阍造句
1.“叩阍”的方式之一,就是告御状。
2.江宁民呼号罢市,诸生千余建幡将叩阍
3.诚然,如赵作海这样凭借私人关系找记者、找法院高官,为他人叩阍伸冤,绝非维权之正道。
4.告御状,在古代称为“叩阍”,“阍”即“宫门”。
5.于是他一方面战战兢兢连上五道“叩阍辞疏”,坦承自己“只知历理,不知历数”,是一个“不能算历之夫”,显然不能“滥受钦天之职”。
6.不久升为通政使后,他又为冤民叩阍之事向皇帝力争,没有一点顾忌。
7.在清代,这被称为叩阍、京控,如申诉不实可能被杀头。
8.诣阙亦称叩阍,即直接向最高当局请愿投诉。
9.宋女巧娇,乃傅朋之未婚妻,为夫伸冤,趁九千岁刘瑾侍皇太后至法门寺降香时,叩阍上控。
叩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