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皂白
zào bái

【拼音】:zào bái

【注音】:ㄗㄠˋㄅㄞˊ

【结构】:皂(上下结构)白(独体结构)

【繁体】:皁白

字义分解
皂白的解释
词语解释
皂白zàobái。(1)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皂白[zàobái]⒈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例不分青红皂白。英blackandwhite—rightandwrong;
基础解释
(名)黑白,比喻是非:~不分。
引证解释
⒈亦作“皁白”。⒉黑与白。多比喻非与是。引《诗·大雅·桑柔》“匪不能言,胡思畏忌”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皁白,言之於王也。”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膺谓覲曰:孟軻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唐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岂期数有迍否,天无皂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郑狱》:“公以无质实,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无皂白。”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母子两人﹞一到了我对面的屋子,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轻女子毒打了一顿。”⒊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称。也称缁素。
网络解释
皂白皂白,汉语词汇。
释义
指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
综合释义
亦作“皁白”。黑与白。多比喻非与是。《诗·大雅·桑柔》“匪不能言,胡思畏忌”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皁白,言之於王也。”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膺谓覲曰:孟軻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唐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岂期数有迍否,天无皂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郑狱》:“公以无质实,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无皂白。”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母子两人﹞一到了我对面的屋子,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轻女子毒打了一顿。”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称。也称缁素。
网友释义
皂白,拼音zàobái,指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出处是《诗·大雅·桑柔》。
汉语大词典
亦作“皂白”。(1).黑与白。多比喻非与是。《诗·大雅·桑柔》“匪不能言,胡思畏忌”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膺谓觐曰:孟轲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于是何太无皂白邪!”唐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岂期数有迍否,天无皂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郑狱》:“公以无质实,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无皂白。”王西彦《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母子两人﹞一到了我对面的屋子,就不分皂白地把那位外省的年轻女子毒打了一顿。”(2).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称。也称缁素。
国语辞典
黑白。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皂」文献异文作「皂」。皂白[zàobái]⒈黑白。比喻事情的是非原委。「皂」文献异文作「皂」。引《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句下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不是鬼疾言个皂白,怎地得却回来?」
其他释义
1.亦作'皁白'。2.黑与白。多比喻非与是。3.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称。也称缁素。
近反义词
反义词
皂白造句
1.妈妈正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小芳骂了一顿。
2.今天,我和哥哥吵嘴了,妈妈知道后,不问青红皂白,把我俩都骂了一顿。
3.后来,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儿子狠狠地教训了好些日子。
4.他不分青红皂白,一见面就劈头劈脸把他大骂了一顿。
5.衙役把他拖到大堂上,不分皂白,先痛打了一顿。
6.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发狂似地打着,打着。
7.他一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大家训斥了一顿。
8.由于爸爸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他委屈地哭了。
9.他不分青红皂白,一口咬定责任应由我来负,你说他是不是蛮不讲理?
10.他不分青红皂白,劈头朝我打来。
皂白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