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孟尝
mèng cháng

【拼音】:mèng cháng

【注音】:ㄇㄥˋㄔㄤˊ

【结构】:孟(上下结构)尝(上下结构)

【繁体】:孟嘗

字义分解
孟尝的解释
词语解释
见“孟尝君”。孟尝[mèngcháng]⒈见“孟尝君”。
基础解释
见“[[孟尝君]]”。孟尝,字伯周,是会稽郡上虞县人。
引证解释
⒈见“孟尝君”。
网络解释
孟尝孟尝,字伯周,东汉官吏。会稽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初仕郡吏,后举茂才。历任徐县令、合浦太守。
综合释义
孟尝,生卒年不想,字伯周,东汉官吏。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祖先三代担任郡吏,都在祸乱中守节而死。初仕郡吏,后举茂才。历任徐县令、合浦太守。合浦原产珠宝,因官吏搜刮渐移他地,他上任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典故珠还合浦、孟守还珠即由于此。深得民心,后人多有纪念。桓帝时,年七十卒于家。
汉语大词典
见“孟尝君”。《汉语大词典》:孟尝君(孟尝君)  拼音:mèngchángjūn即田文,战国齐贵族,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称薛公,号孟尝君。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善养士著称。一度入秦,秦昭王要杀害他,赖门客中擅长狗盗鸡鸣者的帮助而逃归。后卒于薛。汉刘向《说苑·正谏》:“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士皆称孟尝君能得士。”《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要学那石太尉的奢华,孟尝君的气概。”亦省作“孟尝”。《战国策·秦策四》:“王问左右曰:‘今之如耳、魏齐,孰与孟尝、芒卯之贤?’”汉贾谊《过秦论》:“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晋张华《游侠篇》诗:“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明李贽《赠两禅客》诗:“孟尝门下客三千,狗盗鸡鸣绝可怜。”
其他释义
1.见'孟尝君'。
孟尝造句
1.王安石一反世俗之见,认为孟尝君收揽的并不是国家栋梁之才,他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而已。
2.当年孟尝君众多门下食客中,当有不少是攀龙附凤之徒。
3.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4.这柴进却深知不可恃此跋扈,只一门心思做生意,家产越发的雄厚,又兼其人好结交天下好汉,轻财仗义,颇有孟尝之风,江湖好汉送其一个“小旋风”。
5.孟尝君体悟这道理是不错的,就听从了冯驩的劝谏。
6.有个在京师做尚书的同乡向皇帝推荐他重新做官食俸,皇帝不理会,于是孟尝做了大半辈子的自耕农。
7.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8.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原指学鸡啼鸣,装狗偷窃,现在形容卑不足道的本领。
9.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10.庙堂之人可以结交,人们从来都是这么在做,而鸡鸣狗盗之徒也可以入幕,过去的孟尝君曾因此脱厄。用人,该有胸怀,该不拘一格。阿耐 
孟尝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