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佩鱼
pèi yú

【拼音】:pèi yú

【注音】:ㄆㄟˋㄩˊ

【结构】:佩(左右结构)鱼(上下结构)

【简体】:佩鱼

【繁体】:佩魚

字义分解
佩鱼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2.佩带鱼袋。佩鱼[pèiyú]⒈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⒉佩带鱼袋。
基础解释
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佩带鱼袋。
引证解释
⒈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新唐书·车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引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宋曾慥《高斋漫录》:“给舍为旧一等,并服赬带排方佩鱼。”⒉佩带鱼袋。引《新唐书·车服志》:“开元初……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宋宋祁《宋景文笔记·释俗》:“近世授观察使者不带金鱼袋。初,名臣钱若水拜观察使,佩鱼自若。”明陈继儒《枕谭》:“佩鱼始於唐永徽二年,以鲤为李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三年》:“中书堂后官自今毋得佩鱼,若士人选授至提点五房者,许之。”
网络解释
佩鱼佩鱼,读音为pèiyú,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
综合释义
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新唐书·车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宋曾慥《高斋漫录》:“给舍为旧一等,并服赬带排方佩鱼。”佩带鱼袋。《新唐书·车服志》:“开元初……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宋宋祁《宋景文笔记·释俗》:“近世授观察使者不带金鱼袋。初,名臣钱若水拜观察使,佩鱼自若。”明陈继儒《枕谭》:“佩鱼始於唐永徽二年,以鲤为李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三年》:“中书堂后官自今毋得佩鱼,若士人选授至提点五房者,许之。”佩鱼[pèiyú]唐时官之章服,凡五品以上制鱼以为佩饰,分金、银、铜等质,所以为出入符信也。《唐书·车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
汉语大词典
(1).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新唐书·车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宋曾慥《高斋漫录》:“给舍为旧一等,并服赪带排方佩鱼。”(2).佩带鱼袋。《新唐书·车服志》:“开元初……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宋宋祁《宋景文笔记·释俗》:“近世授观察使者不带金鱼袋。初,名臣钱若水拜观察使,佩鱼自若。”明陈继儒《枕谭》:“佩鱼始于唐永徽二年,以鲤为李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三年》:“中书堂后官自今毋得佩鱼,若士人选授至提点五房者,许之。”
其他解释
唐时官之章服,凡五品以上制鱼以为佩饰,分金、银、铜等质,所以为出入符信也。《唐书·车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佩鱼始于唐永徽二年,以李为鲤也。武后天授元年改佩龟,以龟为玄武。」
佩鱼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