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股肱
gǔ gōng

【拼音】:gǔ gōng

【注音】:ㄍㄨˇㄍㄨㄥ

【词性】:名词。

【结构】:股(左右结构)肱(左右结构)

【简体】:股肱

【繁体】:股肱

字义分解
股肱的解释
词语解释
股肱gǔgōng。(1)大腿和胳膊。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2)又如:股肱之臣。(3)辅佐,捍卫。股肱[gǔgōng]⒈大腿和胳膊。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引申为辅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例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左传·昭公九年》英right-handman;⒉又如:股肱之臣。⒊辅佐,捍卫。例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英assist;guard;
基础解释
(书)①(名)大腿和上臂,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之臣。②(动)辅助;捍卫:~王室。
引证解释
⒈大腿和胳膊。引《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孔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汉刘向《说苑·君道》:“楚国之有不穀也,由身之有匈脇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水浒传》第二十回:“自此梁山泊十一位头领聚义,真乃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⒉比喻左右辅佐之臣。引《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於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济为舟楫重,任託股肱亲。”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以中堂之勛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⒊辅佐;捍卫。引《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汉书·路温舒传》:“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唐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太平天囯洪秀全《封干王诏》:“胞靖共尔位,世世股肱天朝也。”⒋指拱卫首都或某一中心城市、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方。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牟,三国之股肱,邯郸之肩髀。”唐李德裕《<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序》:“旋以股肱近地,河关要津,爰輟信臣,再监戎旅。”《英烈传》第二十回:“今常州府及宜兴、广德、寧国、镇江等处,正是金陵股肱,若不即取,诚为手足之患。”清叶士宽《上党》诗:“三辅真肩脊,河东旧股肱。”
网络解释
股肱股肱,汉语词汇,指腿和胳膊,意辅弼。出自《尚书·虞书》:“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忧民,汝翼。”
综合释义
大腿和胳膊。《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孔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汉刘向《说苑·君道》:“楚国之有不穀也,由身之有匈脇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水浒传》第二十回:“自此梁山泊十一位头领聚义,真乃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比喻左右辅佐之臣。《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於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济为舟楫重,任託股肱亲。”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以中堂之勛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辅佐;捍卫。《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汉书·路温舒传》:“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唐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太平天囯洪秀全《封干王诏》:“胞靖共尔位,世世股肱天朝也。”指拱卫首都或某一中心城市、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牟,三国之股肱,邯郸之肩髀。”唐李德裕《<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序》:“旋以股肱近地,河关要津,爰輟信臣,再监戎旅。”《英烈传》第二十回:“今常州府及宜兴、广德、寧国、镇江等处,正是金陵股肱,若不即取,诚为手足之患。”清叶士宽《上党》诗:“三辅真肩脊,河东旧股肱。”
网友释义
股肱,汉语词汇,指腿和胳膊,意辅弼。出自《尚书·夏书》:“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忧民,汝翼。”
汉语大词典
(1).大腿和胳膊。《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孔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汉刘向《说苑·君道》:“楚国之有不谷也,由身之有匈胁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水浒传》第二十回:“自此梁山泊十一位头领聚义,真乃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2).比喻左右辅佐之臣。《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元雅琥《上执政四十韵》:“济为舟楫重,任托股肱亲。”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以中堂之勋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3).辅佐;捍卫。《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汉书·路温舒传》:“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唐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太平天国洪秀全《封干王诏》:“胞靖共尔位,世世股肱天朝也。”(4).指拱卫首都或某一中心城市、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牟,三国之股肱,邯郸之肩髀。”唐李德裕《〈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序》:“旋以股肱近地,河关要津,爰辍信臣,再监戎旅。”《英烈传》第二十回:“今常州府及宜兴、广德、宁国、镇江等处,正是金陵股肱,若不即取,诚为手足之患。”清叶士宽《上党》诗:“三辅真肩脊,河东旧股肱。”
国语辞典
比喻左右辅助的人。股肱[gǔgōng]⒈比喻左右辅助的人。引《三国演义·第二〇回》:「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轻动。」⒉辅佐。引《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英语trustedaide
辞典修订版
比喻左右辅助的人。《三国演义.第二零回》:「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轻动。」辅佐。《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辞典简编版
股,大腿骨;肱,上臂骨。股肱比喻左右辅助的人。 【造句】股肱大臣
其他释义
〈书〉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股肱造句
1.皇帝身着黄色龙袍,看着他的股肱之臣,指着御案上的卷子说;你们都看看吧,这是孔颖达送来的卷子。
2.“臣作朕股肱耳目……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3.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远览复子明辟之义,近慕先姑归授之法,阎皇后被迁离宫,本非自愿,诏文中曲为转圜。
4.既欣股肱备此髦楚,还惭予躬无德而称。
5.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
6.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7.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则不告,谓之蔽才,其罪五。
8.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竭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9.有说法称,他与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都是周武王的股肱之臣,合称“周初四圣”。
10.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
股肱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