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北魏
běi wèi

【拼音】:běi wèi

【注音】:ㄅㄟˇㄨㄟˋ

【词性】:名词。

【结构】:北(左右结构)魏(左右结构)

【简体】:北魏

【繁体】:北魏

字义分解
北魏的解释
词语解释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魏[běiwèi]⒈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引证解释
⒈指秦汉之际魏豹建立的政权。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陘,诛成安君;破北魏。”司马贞索隐:“谓魏豹也。豹在河北故也。亦谓西魏,以大梁在河南故也。”⒉朝代名。亦称后魏(386-534)。北朝诸国之一。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引《陈书·何之元传》:“獫狁孔炽,鯁我中原,始自一君,终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为北魏,既分之后高氏所辅为东魏,宇文所挟为西魏,所以相分别也。”⒊指魏碑体。引《冷眼观》第七回:“右首是陶濬旦的北魏‘避月阁十八岁小影’八个大字。”
网络解释
北魏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综合释义
指秦汉之际魏豹建立的政权。《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陘,诛成安君;破北魏。”司马贞索隐:“谓魏豹也。豹在河北故也。亦谓西魏,以大梁在河南故也。”朝代名。(386-534)。北朝诸国之一。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陈书·何之元传》:“獫狁孔炽,鯁我中原,始自一君,终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为北魏,既分之后高氏所辅为东魏,宇文所挟为西魏,所以相分别也。”指魏碑体。《冷眼观》第七回:“右首是陶濬旦的北魏‘避月阁十八岁小影’八个大字。”
汉语大词典
(1).指秦汉之际魏豹建立的政权。《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司马贞索隐:“谓魏豹也。豹在河北故也。亦谓西魏,以大梁在河南故也。”(2).朝代名。亦称后魏(386-534)。北朝诸国之一。鲜卑人拓跋圭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陈书·何之元传》:“猃狁孔炽,鲠我中原,始自一君,终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为北魏,既分之后高氏所辅为东魏,宇文所挟为西魏,所以相分别也。”(3).指魏碑体。《冷眼观》第七回:“右首是陶浚旦的北魏‘避月阁十八岁小影’八个大字。”
国语辞典
后魏的别名。参见「后魏」条。北魏[běiwèi]⒈后魏的别名。参见「后魏」条。英语WeioftheNorthernDynasties(386-534)​,foundedbytheTuoba拓跋branchofXianbei鮮卑|鲜卑德语NördlicheWei-Dynastie(Gesch)​法语DynastieWeiduNord
其他释义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北魏造句
1.客观地说,前秦对于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之后北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此外,还有北魏石窟、楚国长城、南朝齐梁时期无神论者范缜故里等闻名遐迩。
3.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岩山摩崖造像,分别为北魏和东魏石刻。
4.白水蛮密谋要把周荟擒捉献给北魏,周荟察觉后,带着周文育奋力反抗。北魏造句。
5.客观地讲,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历史、对鲜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将北魏的民族融合进程推向了历史的新高潮。
6.北魏时期,商品交换虽处于低迷状态,但“钱货无所周流”并非事实。
7.他还善于书法,肆力北魏,兼习二王,对咸丰、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
8.据介绍,北魏时期,济南士大夫即在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也就是王府池子。
9.这一族世居尔朱川,自称为尔朱氏,在北魏初投靠。
10.当时北魏的都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离六镇的距离是非常近的,六镇作为边防前哨,一旦失。
北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