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五经
wǔ jīng

【拼音】:wǔ jīng

【注音】:ㄨˇㄐ一ㄥ

【结构】:五(独体结构)经(左右结构)

【简体】:五经

【繁体】:五經

字义分解
五经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五经wǔjīng。(1)五部儒家经书,即易、书、诗、礼、春秋。五经[wǔjīng]⒈五部儒家经书,即易、书、诗、礼、春秋。例五代时始印五经。——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英theFiveClassics;
基础解释
(名)指儒家五种经典,即《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引证解释
⒈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春秋》。其称始于汉武帝建元五年。其中《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春秋》,后世并《左传》而言。引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⒉古代的五种礼制。引《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於祭。”郑玄注:“礼有五经,谓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⒊指德、义、礼、法、权辅弼国政的五项措施。引《管子·五辅》:“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故曰五经既布,然后逐姦民。”尹知章注:“六兴、七体、八经、五务、三度,此五者可以辅弼国政也。”⒋五脏的经脉。引《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张隐菴集注:“五经并行者,通灌于五藏之经脉也。”⒌中医以《素问》、《灵枢经》、《难经》、《金匮要略》、《甲乙经》为五经。
网络解释
五经(儒家典籍)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中医学指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
综合释义
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春秋》。其称始于汉武帝建元五年。其中《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春秋》,后世并《左传》而言。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古代的五种礼制。《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於祭。”郑玄注:“礼有五经,谓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指德、义、礼、法、权辅弼国政的五项措施。《管子·五辅》:“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故曰五经既布,然后逐姦民。”尹知章注:“六兴、七体、八经、五务、三度,此五者可以辅弼国政也。”五脏的经脉。《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张隐菴集注:“五经并行者,通灌于五藏之经脉也。”中医以《素问》、《灵枢经》、《难经》、《金匮要略》、《甲乙经》为五经。
汉语大词典
(1).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春秋》。其称始于汉武帝建元五年。其中《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春秋》,后世并《左传》而言。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2).古代的五种礼制。《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郑玄注:“礼有五经,谓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3).指德、义、礼、法、权辅弼国政的五项措施。《管子·五辅》:“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故曰五经既布,然后逐奸民。”尹知章注:“六兴、七体、八经、五务、三度,此五者可以辅弼国政也。”(4).五脏的经脉。《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张隐庵集注:“五经并行者,通灌于五藏之经脉也。”(5).中医以《素问》、《灵枢经》、《难经》、《金匮要略》、《甲乙经》为五经。
国语辞典
《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五经[wǔjīng]⒈《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辞典简编版
指《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等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用以讲学的重要典籍。 【造句】汉武帝提倡儒学,曾为五经中的各经设立博士。
其他释义
五部儒家经典,即《易》(《周易》)、《书》(《尚书》)、《诗》(《诗经》)、《礼》(汉代指《仪礼》,后世指《礼记》)、《春秋》:四书五经|立石刻五经。
五经造句
1.鲁叟读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2.四年初,开五馆,以瑒兼《五经》博士,别诏为皇太子定礼,撰《五经义》。
3.品唐诗宋词,弹元曲小令,传承千载文明新辉煌;读四书五经,诵百年经典,传递国学修身好风尚;庆和谐盛世,歌家园和谐,弘扬浩然正气壮国威!
4.日本有学问的人会从四书五经上找字,普通人从《万叶集》上找字。
5.四通八达大中国,四路八方爱传递。胸襟开放大开放,五湖四海似兄弟。前程锦绣大中国,谐和改革谋福祉。文化强国精彩美,四书五经美传世。
6.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7.“皇上龙恩浩荡。”游信拱手,几乎没有经过思虑便脱口而出,“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天籁纸鸢。
8.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9.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
10.据说李白同学“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五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