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人心rénxīn。(1)指人的感情、愿望等。(2)良心。
基础解释
(名)①指人的心地(特指善良的心地):~不古。②指众人的感情、愿望等:~所向|~涣散|~隔肚皮|大快~。
引证解释
⒈人的心地。引《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宋梅尧臣《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清姚鼐《仪郑堂记》:“自郑王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⒉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例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⒊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引《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网络解释
人心(词语释义)人心(rénxīn),儒家道家术语。
综合释义
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宋梅尧臣《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清姚鼐《仪郑堂记》:“自郑王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网友释义
人心(rénxīn),儒家道家术语。人之初,性本善人心与道心(道之心)相对,成正比,道心越胜,人心越善,道业越深;反之,亦然。
汉语大词典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宋梅尧臣《送怀倅李太傅》诗:“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清姚鼐《仪郑堂记》:“自郑王异术,而风俗人心之厚簿以分。”(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如:这个没有人心的家伙。(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所谓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者也。”《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么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国语辞典
人的心地,如:「我虽不能每月交补习费,但逢年过节必有一份人心。」
辞典修订版
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人的意志、感情。《三国演义.第一零回》:「目今人心未宁,频动干戈,深为不便。」《红楼梦.第六五回》:「奶奶便有礼让,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干休善罢。」善良的心意。报恩的心意,亦暗指财物,如:「我虽不能每月交补习费,但逢年过节必有一份人心。」
辞典简编版
人的意志、思想。 【造句】拢络人心、深得人心、人心不古
其他解释
1.人之心意也。《易经·咸卦》:「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公羊传·文公二年》:「以人心为皆有之。」;《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孟子·尽心上》:「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庄子·田子方》:「陋于知人心。」;《列子·黄帝》:「禽兽未必无人心。」;周、宋玉〈高唐赋〉:「使人心瘁。」;朱熹《大学章句·序》:「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其他释义
1.人的心地。2.特指善良的心地﹑良心。3.指人们的意愿﹑感情等。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