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致一
zhì yī

【拼音】:zhì yī

【注音】:ㄓˋ一

【结构】:致(左右结构)一(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致一的解释
词语解释
1.犹一致。2.专一。致一[zhìyī]⒈犹一致。⒉专一。
基础解释
犹一致。专一。
引证解释
⒈犹一致。引《易·繫辞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无,通则仁矣。”⒉专一。引宋戴埴《鼠璞·程苏争致斋》:“斋之禁荤,见於法令,乃禁五辛,虑耗散人之气,间其精诚,与禁饮酒、听乐、嗜慾,悲哀一同,欲其致一之妙通於神明耳。”明唐顺之《赠宜兴令冯少虚序》:“静则可以致一而极其精爽之思。”
网络解释
致一致一是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yī,意思是一致。
综合释义
犹一致。《易·繫辞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无,通则仁矣。”专一。宋戴埴《鼠璞·程苏争致斋》:“斋之禁荤,见於法令,乃禁五辛,虑耗散人之气,间其精诚,与禁饮酒、听乐、嗜慾,悲哀一同,欲其致一之妙通於神明耳。”明唐顺之《赠宜兴令冯少虚序》:“静则可以致一而极其精爽之思。”
汉语大词典
(1).犹一致。《易·系辞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无,通则仁矣。”(2).专一。宋戴埴《鼠璞·程苏争致斋》:“斋之禁荤,见于法令,乃禁五辛,虑耗散人之气,间其精诚,与禁饮酒、听乐、嗜欲,悲哀一同,欲其致一之妙通于神明耳。”明唐顺之《赠宜兴令冯少虚序》:“静则可以致一而极其精爽之思。”
其他释义
1.犹一致。2.专一。
致一造句
1.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2.假设有一个领域,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暧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的就必然是浅薄之徒、狂妄之辈。这导致一种负筛选:越是傻子越敢叫唤。
3.他被一种名为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的鲨鱼状癌症病种所吸引,这种病发作极快,几天内就可导致一个看上去非常健康的男孩死亡。
4.江南的冬天来得突然、但也来的干脆利落。这几天,绵绵的冬雨斜斜地交织在阴沉的天空里,灰蒙蒙的雾霭笼罩着整个滨海小城。站在楼上眺望,不远处的山丘呈现出一派仙境般的景致,一切都海市蜃楼般地虚无缥缈,却又恰恰是大自然馈赠给江南冬日最真实的画卷之一。
5.一种叫做释放因子的蛋白质直接结合在终止密码子上,导致一个水分子而不是氨基酸被加在肽链末端。
6.可是,各色幽灵法师霸占了快活岭修练手艺最富庶的领地,剩下一些荒芜没有圣灵的贫瘠之地留给乌野幽魂修炼,以致一旦成为乌野幽魂,想修炼成为幽灵法师几乎不可能。
7.透明玻璃的多层外置搁板,把珍爱的饰物与日用品一一排开,错落有致,一举两得。
8.同时,考核时的方法往往还使用的是单纯听报告,走马观花看现场的方法,这就容易导致一些村官只会做表面文章,极力讨好上级乡镇领导,而忘记了自己为百姓办实事的承诺和职责。
9.此外,预测家们如此众口一词地预言日本未来的技术优势,以致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的日本国家形象成了商业报刊的老生常谈。
10.少年精敏绝伦,为文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致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