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触类而长
chù lèi ér cháng

【拼音】:chù lèi ér cháng

【繁体】:觸類而長

【拼音】:chù lèi ér cháng

字义分解
触类而长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基础解释
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引证解释
⒈ 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引:语本《易·繫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三国魏嵇康《琴赋》:“其餘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至於序述哀情,则触类而长。”唐刘知几《史通·因习》:“触类而长,实繁其徒。”章炳麟《訄书·清儒》:“焦循为《易通释》,取诸卦爻中文字声类相比者,从其方部,触类而长,所到冰释。”
综合释义
意指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其余~,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三国·魏·嵇康《琴赋》触类而长[chùlèiércháng]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网友释义
触类而长,汉语词汇,出自《易·系辞上》,释义为意指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国语辞典
⒈ 语本理解此一事物的规律,进而增长对其他同类事理的认知。引:《易经·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唐·权德舆〈李栖筠文集序〉:「言公事上奏,则切劘端正,触类而长,皆文约旨明,昭昭然足以激衰薄而申矩度。」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五·神仙炼服云母秘诀序》:「如无消石亦得校难烂,每斤五茄即取二斤地榆,触类而长。」
辞典修订版
语本《易经.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理解此一事物的规律,进而增长对其他同类事理的认知。唐.权德舆〈李栖筠文集序〉:「言公事上奏,则切劘端正,触类而长,皆文约旨明,昭昭然足以激衰薄而申矩度。」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五.神仙链服云母秘诀序》:「如无消石亦得校难烂,每斤五茄即取二斤地榆,触类而长。」
成语词典版
01.《易经.系辞上》:「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其他释义
意指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触类而长造句
1.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2.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
3.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
4.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5.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57722/造句)
6.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三国·魏·嵇康《琴赋》
触类而长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