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民望
mín wàng

【拼音】:mín wàng

【注音】:ㄇ一ㄣˊㄨㄤˋ

【结构】:民(独体结构)望(上下结构)

【简体】:民望

【繁体】:民望

字义分解
民望的解释
词语解释
民望mínwàng。(1)民众的期望。(2)民众的榜样。
基础解释
[people/'shope]∶民众的期望民望所归[people/'smodel]∶民众的榜样
引证解释
⒈民众的希望、心愿。引《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絶民望也。”《东观汉记·杜林传》:“祀郊高帝,诚从民望,得万国之心。天下福应,莫大於此。”《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远得人心,近得民望。”清钱谦益《熊明遇授中宪大夫制》:“益勉自修,以答民望。”⒉民众所仿效的对象。引《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於不可。”朱熹集注:“为民望,言使民望而效之。”⒊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引南朝梁沉约《授王亮左仆射诏》:“朝端任重,刑政斯出,自非民望时宗,莫谐兹举。”《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新平人杀其郡将,秦王坚缺其城角以耻之,新平民望深以为病,欲立忠义以雪之。”胡三省注:“民望,郡之贤豪,为一郡所宗嚮者。”明方孝孺《绿畴轩记》:“德足以师其乡而为民望者,余之所愿见也。”⒋在民众中的声望。引《陈书·虞寄传》:“亦为寄有民望,且优容之。”
网络解释
民望民望,汉语词汇。
释义
1、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
民众的希望、心愿。《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絶民望也。”《东观汉记·杜林传》:“祀郊高帝,诚从民望,得万国之心。天下福应,莫大於此。”《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远得人心,近得民望。”清钱谦益《熊明遇授中宪大夫制》:“益勉自修,以答民望。”民众所仿效的对象。《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於不可。”朱熹集注:“为民望,言使民望而效之。”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南朝梁沉约《授王亮左仆射诏》:“朝端任重,刑政斯出,自非民望时宗,莫谐兹举。”《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新平人杀其郡将,秦王坚缺其城角以耻之,新平民望深以为病,欲立忠义以雪之。”胡三省注:“民望,郡之贤豪,为一郡所宗嚮者。”明方孝孺《绿畴轩记》:“德足以师其乡而为民望者,余之所愿见也。”在民众中的声望。《陈书·虞寄传》:“亦为寄有民望,且优容之。”民望[mínwàng]人民的希望。《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文选.曹植.七启八首之八》:「民望如草,我泽如春。」众人所属望,即众人的示范、榜样。《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
网友释义
民望,汉语词汇。拼音:mínwàng释义:1、汉语词语。2、政治人物的支持率。3、湖南省一个村庄名。
汉语大词典
(1).民众的希望、心愿。《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之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东观汉记·杜林传》:“祀郊高帝,诚从民望,得万国之心。天下福应,莫大于此。”《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远得人心,近得民望。”清钱谦益《熊明遇授中宪大夫制》:“益勉自修,以答民望。”(2).民众所仿效的对象。《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朱熹集注:“为民望,言使民望而效之。”(3).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南朝梁沈约《授王亮左仆射诏》:“朝端任重,刑政斯出,自非民望时宗,莫谐兹举。”《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新平人杀其郡将,秦王坚缺其城角以耻之,新平民望深以为病,欲立忠义以雪之。”胡三省注:“民望,郡之贤豪,为一郡所宗向者。”明方孝孺《绿畴轩记》:“德足以师其乡而为民望者,余之所愿见也。”(4).在民众中的声望。《陈书·虞寄传》:“亦为寄有民望,且优容之。”
国语辞典
人民的希望。
辞典修订版
人民的希望。《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文选.曹植.七启八首之八》:「民望如草,我泽如春。」众人所属望,即众人的示范、榜样。《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
其他释义
1.民众的希望﹑心愿。2.民众所仿效的对象。3.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4.在民众中的声望。
民望造句
1.臣惧有司未详其事,如复诛戮,益失民望,乞垂天恩,原赦莹罪,哀矜庶狱,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
2.华北之真正民意与树立救亡之目标起见,特提出下列数项要求,望政府体念其爱国之赤诚,坚决进行,以孚民望而定国是,不胜企祷之至。
3.天夺其魄,牝鸡司晨,块然胡雏,冒昧居摄,遂使群小俱进,黩乱朝纲,斗聚金璧,以官为市,强敌见而生心,小民望而蹙额。
4.兹特潜太子主持殿试,选贤任能,上谢圣天降才之恩,下应黎民望治之求。
5.这位法国总统以高民望当选,但很快因为高调离婚并与布鲁尼闪电结婚而遭遇民望下降。
6.当地军民望风而逃,朝鲜国王也弃京逃匿,只得派人向中国皇帝哭诉乞援。
7.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8.民研计划对政府官员的民望调查,一般会从官员任命开始,卸任结束。
9.他能当上这个官也算是民望所归了。
10.为什麽特首民望调查要每月进行两次?
民望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