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老师
lǎo shī

【拼音】:lǎo shī

【注音】:ㄌㄠˇㄕ

【词性】:名词。

【结构】:老(半包围结构)师(左右结构)

【简体】:老师

【繁体】:老師

字义分解
老师的解释
词语解释
老师lǎoshī。1. 今为教师的尊称。2. 古为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3. 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4. 对僧侣的尊称。老师[lǎoshī]⒈今为教师的尊称。英teacher;⒉古为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⒊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⒋对僧侣的尊称。
引证解释
⒈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引《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田駢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唐韩愈《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宋欧阳修《问进士策》:“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王闿运《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⒉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引《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⒊今为对教师的尊称。引叶圣陶《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刘心武《班主任》:“张老师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张老师’。”⒋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引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至分宜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清黄宗羲《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⒌对僧侣的尊称。引唐王建《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普静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⒍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清魏源《圣武纪》卷九:“语及额勒登保、德楞泰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南山、纵贼陇西之失。”
网络解释
老师(教师)老师是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的有能力的人。
综合释义
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学生对先生的尊称。科举时代门生对座主的称呼。《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田駢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唐韩愈《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宋欧阳修《问进士策》:“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王闿运《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今为对教师的尊称。叶圣陶《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刘心武《班主任》:“张老师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张老师’。”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至分宜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清黄宗羲《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对僧侣的尊称。唐王建《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普静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清魏源《圣武纪》卷九:“语及额勒登保、德楞泰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南山、纵贼陇西之失。”
汉语大词典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唐韩愈《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宋欧阳修《问进士策》:“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王闿运《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叶圣陶《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刘心武《班主任》:“张老师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张老师’。”(4).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至分宜当国,而谀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清黄宗羲《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遍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5).对僧侣的尊称。唐王建《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普静老师跏趺在禅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6).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清魏源《圣武纪》卷九:“语及额勒登保、德楞泰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妒,以掩己老师南山、纵贼陇西之失。”
国语辞典
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老师[lǎoshī]⒈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反学生⒉学生对先生的尊称。近先生师长教师⒊科举时代门生对座主的称呼。
辞典修订版
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学生对先生的尊称。科举时代门生对座主的称呼。
辞典简编版
对传授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 【造句】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应谨记在心。
其他释义
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近反义词
老师造句
1.张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2.大扫除结束后,老师让值日生留下来扫尾。
3.王老师正为选谁去参加夏令营而左右为难。
4.我虽然升入中学,可是怎能忘怀小学的老师和同学?
5.老师布置完了工作,让我们分头去准备。
6.小明上课专心听讲,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
7.上课时,老师总是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大家,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8.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老师做实验。
9.张老师虽然年轻,可是班主任工作很老练。
10.老师对我们的爱真是铭心刻骨。
老师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