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白旄
bái máo

【拼音】:bái máo

【注音】:ㄅㄞˊㄇㄠˊ

【结构】:白(独体结构)旄(左右结构)

【简体】:白旄

【繁体】:白旄

字义分解
白旄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喻出师征伐。白旄[báimáo]⒈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⒉喻出师征伐。
引证解释
⒈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引《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鉞,兵符将印,请绍登坛。”⒉喻出师征伐。引唐白居易《七德舞》诗:“白旄黄鉞定两京,擒充戮竇四海清。”明无名氏《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李世民是也,本贯河东太原人氏,父乃唐公李渊。自因隋朝乱政,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鉞,平定两京。”
网络解释
白旄白旄,第一层意思是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出处《书·牧誓》,第二层意思是比喻出师征伐,出处唐白居易《七德舞》诗。
汉语大词典
(1).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史记·卫康叔世家》:“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2).喻出师征伐。唐白居易《七德舞》诗:“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明无名氏《智降秦叔宝》第一折:“某乃李世民是也,本贯河东太原人氏,父乃唐公李渊。自因隋朝乱政,天下纵横,某十八岁同父起义,白旄黄钺,平定两京。”
国语辞典
古代一种军旗。以牦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白旄[báimáo]⒈古代一种军旗。以牦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引《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辞典修订版
古代一种军旗。以犁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其他释义
1.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2.喻出师征伐。
白旄造句
1.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
2.况主公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似这等权奸蛊国,内外成党,残虐生民,以白作黑,屠戮忠贤,为国家大恶。
3.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袁绍登坛。
4.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短角鬼王登坛。
5.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众诸侯首领请绍登坛。
6.狄将军直率忠义的确可嘉,元帅身为宋室皇嗣,今节白旄黄钺,犹如天子,岂能亲自出迎,折我大宋皇威。
7.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8.玉简金书,威振三天称护法;白旄黄钺,灵通九地号降魔.
9.第二天,大家依例命军士每人负土一?g修筑三层高台,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朱?y登坛。【https://www。chazidian。com/zj-7539/查字典造句】
白旄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