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外交
wài jiāo

【拼音】:wài jiāo

【注音】:ㄨㄞˋㄐ一ㄠ

【词性】:形容词。

【结构】:外(左右结构)交(上下结构)

【简体】:外交

【繁体】:外交

字义分解
外交的解释
词语解释
外交wàijiāo。(1)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互派使节、进行谈判、会谈等。外交[wàijiāo]⒈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互派使节、进行谈判、会谈等。例忘记了外交本身就是一门巧妙的艺术。英diplomacy;foreignaffairs;
基础解释
(名)本国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的交往、交涉等活动:~活动|~谈判|~辞令。
引证解释
⒈古代指人臣私见诸侯。引《穀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范宁注:“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礼记·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郑玄注:“私覿是外交也。”⒉今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为外交。⒊指与外国私相交往、勾结。引《韩非子·有度》:“忘主外交,以进其与。”陈奇猷集释:“谓释其国法而私与外国为交也。”《史记·苏秦列传》:“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唐白居易《得景为将敌人遗之药景受而饮之或责失人臣之节不伏》:“军尚隐情,臣宜守道,况幄中之权要,当絶外交之嫌。”⒋指与之交往的外国。引《国语·晋语八》:“彼若不敢而远逃,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不亦可乎?”韦昭注:“谓赂其所适之国,厚寄託之而劝勉焉。”明何景明《何子·策术》:“齎宝玉以亲外交,市土地以厚与国。”⒌谓与朝臣交往、勾结。亦指依附于朝廷中某种势力。《东观汉记·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义。引汉有旧防,诸王不宜通客。”《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今外所言,輒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朕以家世用卿,卿当谨家法。人臣病外交阴附,卿宜自结主知。”⒍与朋友、外人的交际。引《墨子·修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史记·佞幸列传》:“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明刘基《拟连珠》:“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⒎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定条约和协定等。
网络解释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
综合释义
古代指人臣私见诸侯。《穀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范宁注:“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礼记·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郑玄注:“私覿是外交也。”今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为外交。指与外国私相交往、勾结。《韩非子·有度》:“忘主外交,以进其与。”陈奇猷集释:“谓释其国法而私与外国为交也。”《史记·苏秦列传》:“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唐白居易《得景为将敌人遗之药景受而饮之或责失人臣之节不伏》:“军尚隐情,臣宜守道,况幄中之权要,当絶外交之嫌。”指与之交往的外国。《国语·晋语八》:“彼若不敢而远逃,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不亦可乎?”韦昭注:“谓赂其所适之国,厚寄託之而劝勉焉。”明何景明《何子·策术》:“齎宝玉以亲外交,市土地以厚与国。”谓与朝臣交往、勾结。亦指依附于朝廷中某种势力。《东观汉记·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义。汉有旧防,诸王不宜通客。”《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今外所言,輒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朕以家世用卿,卿当谨家法。人臣病外交阴附,卿宜自结主知。”与朋友、外人的交际。《墨子·修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史记·佞幸列传》:“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明刘基《拟连珠》:“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定条约和协定等。
汉语大词典
(1).古代指人臣私见诸侯。《谷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范宁注:“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礼记·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郑玄注:“私觌是外交也。”(2).今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为外交。(3).指与外国私相交往、勾结。《韩非子·有度》:“忘主外交,以进其与。”陈奇猷集释:“谓释其国法而私与外国为交也。”《史记·苏秦列传》:“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唐白居易《得景为将敌人遗之药景受而饮之或责失人臣之节不伏》:“军尚隐情,臣宜守道,况幄中之权要,当绝外交之嫌。”(4).指与之交往的外国。《国语·晋语八》:“彼若不敢而远逃,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不亦可乎?”韦昭注:“谓赂其所适之国,厚寄托之而劝勉焉。”明何景明《何子·策术》:“赍宝玉以亲外交,市土地以厚与国。”(5).谓与朝臣交往、勾结。亦指依附于朝廷中某种势力。《东观汉记·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义。汉有旧防,诸王不宜通客。”《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朕以家世用卿,卿当谨家法。人臣病外交阴附,卿宜自结主知。”(6).与朋友、外人的交际。《墨子·修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史记·佞幸列传》:“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明刘基《拟连珠》:“绝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7).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定条约和协定等。
国语辞典
以和平的方法,处理对外的关系。通常或指一国的外交政策,或指处理外交的程序。外交[wàijiāo]⒈以和平的方法,处理对外的关系。通常或指一国的外交政策,或指处理外交的程序。反内政英语diplomacy,diplomatic,foreignaffairs,CL:個|个[ge4]德语AuswärtigeAngelegenheiten,Diplomatie,AuswärtigerDienst(S)​法语diplomatie,relationsdiplomatiques
辞典简编版
一个国家处理对外关系及参与国际活动的行为或政策。 【造句】我国决定积极扩展外交,以与他国建立良好的关系。
其他释义
①彼此交往:不好外交|擅长外交。②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政策所进行的国际间交往活动。主要有国家元首、外交代表等进行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颁发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活动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外交造句
1.这两个从事间谍活动的外交官被驱逐出境了。
2.我国和周围的国家的外交关系都很好。
3.这位外交官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表现了应有的风度。
4.为了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外交上可以求大同,存小异。
5.外交场合要注意言行,你的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6.南斯拉夫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7.鸣放礼炮表示对贵宾的敬意,是国际上惯用的外交礼节。
8.虽是小国,在外交上也不能向大国苟合取容,丧失自己的国格和尊严。
9.敌军已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绝境。
10.我国外交部的这一项声明,义正词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强烈愿望。
外交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