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两尽
liǎng jìn

【拼音】:liǎng jìn

【注音】:ㄌ一ㄤˇㄐ一ㄣˋ

【结构】:两(独体结构)尽(上下结构)

【繁体】:兩盡

字义分解
两尽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两者都完结。2.引申为双方有矛盾。3.两者都完成。两尽[liǎngjìn]⒈两者都完结。⒉引申为双方有矛盾。⒊两者都完成。
基础解释
两者都完结。引申为双方有矛盾。3.两者都完成。
引证解释
⒈两者都完结。引《战国策·楚策四》:“或谓黄齐曰:‘人皆以谓公不善於富挚。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富挚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吴师道补正:“谓两强俱毙,若齿之相摩,以就尽也。”⒉引申为双方有矛盾。宋周密《癸辛杂志别集·范吕不合》:“范文正始与吕文靖不合而去文靖,晚以西事復召用之。文正遗吕书,以郭李为喻,共济国事,视古廉藺寇贾真无慊矣。而忠宣乃谓无之。引吕太史所辑《文鑑》特载此书,而《文正集》中无之,盖忠宣所删也。父子之间可谓两尽。”⒊两者都完成。引《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从陆路送家眷至夔州,却令家眷自回。我在夔州换船下峡,取了中峡之水,转回黄州,方往东京,可不是公私两尽。”
网络解释
两尽两尽(liǎnɡjìn)
综合释义
两者都完结。《战国策·楚策四》:“或谓黄齐曰:‘人皆以谓公不善於富挚。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富挚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吴师道补正:“谓两强俱毙,若齿之相摩,以就尽也。”引申为双方有矛盾。宋周密《癸辛杂志别集·范吕不合》:“范文正始与吕文靖不合而去文靖,晚以西事復召用之。文正遗吕书,以郭李为喻,共济国事,视古廉藺寇贾真无慊矣。而忠宣乃谓无之。吕太史所辑《文鑑》特载此书,而《文正集》中无之,盖忠宣所删也。父子之间可谓两尽。”两者都完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从陆路送家眷至夔州,却令家眷自回。我在夔州换船下峡,取了中峡之水,转回黄州,方往东京,可不是公私两尽。”
网友释义
两尽(liǎnɡjìn)1.两者都完结。2.引申为双方有矛盾。3.两者都完成。
汉语大词典
(1).两者都完结。《战国策·楚策四》:“或谓黄齐曰:‘人皆以谓公不善于富挚。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今富挚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两尽也。’”吴师道补正:“谓两强俱毙,若齿之相摩,以就尽也。”(2).引申为双方有矛盾。宋周密《癸辛杂志别集·范吕不合》:“范文正始与吕文靖不合而去文靖,晚以西事复召用之。文正遗吕书,以郭李为喻,共济国事,视古廉蔺寇贾真无慊矣。而忠宣乃谓无之。吕太史所辑《文鉴》特载此书,而《文正集》中无之,盖忠宣所删也。父子之间可谓两尽。”(3).两者都完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从陆路送家眷至夔州,却令家眷自回。我在夔州换船下峡,取了中峡之水,转回黄州,方往东京,可不是公私两尽。”
两尽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