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理思
lǐ sī

【拼音】:lǐ sī

【注音】:ㄌ一ˇㄙ

【结构】:理(左右结构)思(上下结构)

字义分解
理思的解释
词语解释
思辨力;合理的思考。理思[lǐsī]⒈思辨力;合理的思考。
引证解释
⒈思辨力;合理的思考。引南朝齐慧琳《新安寺释玄运法师诔》:“敷説驾乎当时,理思冠乎中世。”《宋书·王僧绰传》:“﹝僧绰﹞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隋宇文恺《明堂议表》:“臣愷案,十二阶虽不与《礼》合,一月一阶,非无理思。”
网络解释
理思理思是汉语词语,拼音是lǐsī,指合理的思考。
综合释义
思辨力;合理的思考。南朝齐慧琳《新安寺释玄运法师诔》:“敷説驾乎当时,理思冠乎中世。”《宋书·王僧绰传》:“﹝僧绰﹞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隋宇文恺《明堂议表》:“臣愷案,十二阶虽不与《礼》合,一月一阶,非无理思。”
汉语大词典
思辨力;合理的思考。南朝齐慧琳《新安寺释玄运法师诔》:“敷说驾乎当时,理思冠乎中世。”《宋书·王僧绰传》:“﹝僧绰﹞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隋宇文恺《明堂议表》:“臣恺案,十二阶虽不与《礼》合,一月一阶,非无理思。”
其他释义
1.思辨力;合理的思考。
理思造句
1.干部应有思想,采日月精华,通古今之变,究天地之理;思考,在学习的基础上,对眼下形势,未来发展,瓶颈问题有感悟:思路:实事求是,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工作、提升水平。
2.其民间伦理思想的内容主要是:福善祸淫、因果报应的民间人生伦理信念,“诸善奉行”的民间善良意识,“改过”“谦德”的实践道德。
3.第一章王船山教育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4.从发布禁令、群众举报,到点名通报、严格执纪,对于铲除积弊已久的官场歪风,中纪委以节日为切入,力求抓铁有痕、步步为营的治理思路已渐清晰。
5.有两种狒狒能进行类比推理思维,它们可以由一个事物推出另一个事物。
6.我的一个优点就是具有灵活性,我目睹了公司在结构和管理思想上的众多变化,而且好多次我必须调整我的方式以适应新环境。
7.“黄帝法道文化和治理思想,究竟起源何方?”在专题片《黄帝治理学探源》主线稿中,编导曾在这个问题的下方划上了着重号。
8.语序上的差异导致了语义上的高低差别,而语义上的变化与合理思维产生偏离于是诙谐而生,表面上语序的转移,却深刻地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自吹自擂的丑陋形象。
9.关帝庙建筑是一种祭祀性建筑,它带有明显的宗教礼制性色彩,符合儒家提倡的纲常伦理思想。
10.堂堂公主,未经婚嫁,为了小儿,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亲恩深似海,何以回报?发会呆,捧住昏沉沉的头部,人慢慢梳理思路。
理思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