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缨緌
yīng ruí

【拼音】:yīng ruí

【注音】:一ㄥㄖㄨㄟˊ

【结构】:缨(左右结构)緌(左右结构)

【繁体】:纓緌

字义分解
缨緌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基础解释
亦作/'缨绥/',见/'缨緌/'。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引证解释
⒈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引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珮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唐李益《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诗:“明质鶩高景,飘颻服缨绥。”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一》:“两堦腾肆乐之懽,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躪。”
网络解释
缨緌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综合释义
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珮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唐李益《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诗:“明质鶩高景,飘颻服缨绥。”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一》:“两堦腾肆乐之懽,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躪。”
汉语大词典
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唐李益《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一》:“两阶腾肆乐之欢,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躏。”
其他释义
1.亦作'缨绥'。2.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缨緌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