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谓历年如此的常例。明正统以后,政府补给各边郡的年度费用。年终按例发给的赏钱。年例[niánlì]⒈谓历年如此的常例。⒉明正统以后,政府补给各边郡的年度费用。见《明史·食货志六》。⒊年终按例发给的赏钱。
引证解释
⒈谓历年如此的常例。引唐孟浩然《早梅》诗:“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宋范成大《新岁书怀》诗:“岁华书户笔,年例探梅诗。”《水浒传》第三二回:“时当腊月初旬,山东人年例,腊日上坟。”⒉明正统以后,政府补给各边郡的年度费用。见《明史·食货志六》。⒊年终按例发给的赏钱。引《红楼梦》第四九回:“那边凤姐打发平儿回覆不来,为发放年例正忙着呢。”
网络解释
年例(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年例,历史悠久,是粤西地区老祖宗留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例主要礼俗内容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主旨是酬谢天地神灵、祖先的恩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年例由古代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祀祈福,报本反始也。年例文化,反映的是粤西人民天人合一、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年例宴客、感情交流传递着亲朋乡里的亲情伦理,它是年例得以延续发展第一要义。年例节庆活动表达了粤西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释义
1、谓历年如此的常例。
综合释义
谓历年如此的常例。唐孟浩然《早梅》诗:“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宋范成大《新岁书怀》诗:“岁华书户笔,年例探梅诗。”《水浒传》第三二回:“时当腊月初旬,山东人年例,腊日上坟。”明正统以后,政府补给各边郡的年度费用。见《明史·食货志六》。年终按例发给的赏钱。《红楼梦》第四九回:“那边凤姐打发平儿回覆不来,为发放年例正忙着呢。”年例[niánlì]年年如此的常例。唐.孟浩然〈早梅〉诗:「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汉语大词典
(1).谓历年如此的常例。唐孟浩然《早梅》诗:“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宋范成大《新岁书怀》诗:“岁华书户笔,年例探梅诗。”《水浒传》第三二回:“时当腊月初旬,山东人年例,腊日上坟。”(2).明正统以后,政府补给各边郡的年度费用。见《明史·食货志六》。(3).年终按例发给的赏钱。《红楼梦》第四九回:“那边凤姐打发平儿回覆不来,为发放年例正忙着呢。”
国语辞典
年年如此的常例。年例[niánlì]⒈年年如此的常例。引唐·孟浩然〈早梅〉诗:「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辞典修订版
年年如此的常例。唐.孟浩然〈早梅〉诗:「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其他释义
1.谓历年如此的常例。2.明正统以后,政府补给各边郡的年度费用。见《明史.食货志六》。3.年终按例发给的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