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舞判
wǔ pàn

【拼音】:wǔ pàn

【注音】:ㄨˇㄆㄢˋ

【结构】:舞(上下结构)判(左右结构)

【简体】:舞判

【繁体】:舞判

字义分解
舞判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舞判[wǔpàn]⒈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
引证解释
⒈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緑袍、鞾简,如钟馗像者,旁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
网络解释
舞判舞判谓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是一种宋代的传统舞蹈。中国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鞾简,如钟馗像者,旁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
综合释义
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緑袍、鞾简,如钟馗像者,旁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舞名。宋代百戏中之舞蹈,即《舞判官》,属装鬼神。由驱傩发展而来。接在《抱锣》、《硬鬼》之后、《哑杂剧》之前表演。表演时先放一声爆仗,舞者装扮锺馗上场,戴假面,长髯,展裹绿袍,脚穿靴,手执简。另一舞者以小锣招引,舞步互相配合。其来历据《天中记》引《唐逸史》:传说唐玄宗得了疟疾,昼寝梦见一鬼,形体很大,戴破帽,穿蓝袍、朝靴,捉住小鬼便吞食掉。他向唐玄宗自称是终南进士锺馗,应举落榜,触阶而死。唐玄宗醒来后病就好了,于是叫吴道子依照他梦中所见的形像画了锺馗像。此后每到年终由翰林院向皇帝进锺馗像,皇帝把它赐给大臣。民间也在门上贴锺馗像,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宋元时代。《梦粱录》卷六载,南宋时每至腊月,街市三、五人一伙的「打夜胡」队伍中,就有判官锺馗形像。至除夕,无论官民之家,都换门神,挂锺馗;宫廷中除夕夜的大傩仪式中,由修内司教乐所伶工装扮成各种神魔形像,其中也有判官锺馗。《梦粱录.卷二十百戏伎艺》、《都城纪胜.瓦舍众伎》的百戏名目中都提到《舞判》(《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网友释义
舞判谓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是一种宋代的汉族舞蹈。中国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鞾简,如钟馗像者,旁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
国语辞典
宋代装扮锺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舞判[wǔpàn]⒈宋代装扮锺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锺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
辞典修订版
宋代装扮锺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锺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也称为「舞判官」。
其他释义
1.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
舞判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