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销兵。销熔兵器。2.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3.减少兵员。唐穆宗时﹐萧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基础解释
销兵。销熔兵器。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减少兵员。唐穆宗时﹐萧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引证解释
⒈销兵。销熔兵器。引唐顾况《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⒉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一本作“销兵”。引宋苏轼《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⒊减少兵员。唐穆宗时,萧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网络解释
消兵解释
综合释义
销兵。销熔兵器。唐顾况《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宋苏轼《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一本作“销兵”。减少兵员。唐穆宗时,萧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网友释义
解释(1).销兵。销熔兵器。唐顾况《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2).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宋苏轼《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一本作“销兵”。(3).减少兵员。唐穆宗时,萧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汉语大词典
(1).销兵。销熔兵器。唐顾况《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2).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宋苏轼《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一本作“销兵”。(3).减少兵员。唐穆宗时,萧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