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策问
cè wèn

【拼音】:cè wèn

【注音】:ㄘㄜˋㄨㄣˋ

【结构】:策(上下结构)问(半包围结构)

【简体】:策问

【繁体】:策問

字义分解
策问的解释
词语解释
策问cèwèn。(1)古代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以经义、政事为主,与今之论文答辩略有类似之处。策问[cèwèn]⒈古代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以经义、政事为主,与今之论文答辩略有类似之处。英questionsandanswersonpolitics;
基础解释
1.以蓍草占问。2.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3.指所设的试题。
引证解释
⒈以蓍草占问。引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⒉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引《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⒊指所设的试题。引《明史·选举志二》:“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製策问,试于奉天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头场才了,二场的经卷又来,二场完了,接着又是三场的策问。”
网络解释
策问汉代被举荐的吏民是经过皇帝“策问”后按底等高下授官
综合释义
以蓍草占问。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指所设的试题。《明史·选举志二》:“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製策问,试于奉天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头场才了,二场的经卷又来,二场完了,接着又是三场的策问。”
汉语大词典
(1).以蓍草占问。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2).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3).指所设的试题。《明史·选举志二》:“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制策问,试于奉天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头场才了,二场的经卷又来,二场完了,接着又是三场的策问。”
国语辞典
古代一种取士的方式。汉置,大抵分为制策、试策二种。策问[cèwèn]⒈古代一种取士的方式。汉置,大抵分为制策、试策二种。引《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⒉卜筮占问。引汉·袁康《越绝书·卷一四·越绝德序外传记十八》:「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吉耶凶耶?」
辞典修订版
古代一种取士的方式。汉置,大抵分为制策、试策二种。《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卜筮占问。汉.袁康《越绝书.卷一四.越绝德序外传记十八》:「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吉耶凶耶?」
其他释义
以经义或政事设问以试士。起于汉代,后科举考试多采用: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策问造句
1.探讨了产险公司在资本和收益双重约束条件下的承保决策问题。
2.这人自幼习学兵家法家之术,进京应考,也是考的策问一科,却比那些只知道背诵儒家经典,寻章摘句的儒生,强过百倍。
3.其次,提出了基于属性效用函数估计的学习样本构造方法,从决策问题本身抽取学习样本。
4.大家熟悉的董仲舒是历史上的大儒,在一次汉武帝举行的“策问”中,他的“天人三策”应对如响,自此迎来了“经、政合璧”的蜜月时光。
5.二层决策系统包含着两个最优化决策问题,其中上层决策问题的目标值是由下层决策的解所隐含地确定的。
6.最高一级考试是“殿试”,也叫“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策问,考中者统称“进士”。
7.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
8.文人不但因诗作伤时感怀而得祸,因出试题、试卷文字、考试策问语得祸,因表章文字音近涉嫌得祸,还因引用古书犯讳而得祸。
9.而策问大多只是泛泛而论,并不能真正切中时弊。
10.吕蒙以前一直都是很厌恶读书,而以自己武力出众为荣,立志做个斩将夺旗的猛将!不知怎么回事,现在听着孙策问话,吕蒙却有些惭愧羞涩,声音也不复自信洪亮。
策问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